夜幕降臨,熱鬧了一天的浙江杭州市政府大院剛剛安靜下來,市民劉穎拿著一張停車卡,不慌不忙地駕駛著自家汽車駛入大院,把車停在停車場后,再向附近燈芯巷小區的家中走去。而家住濟南山東政法學院附近的王世林下班回家,也徑直把車停在了學院院內。“現在終于不用為了找個車位停車,在家附近轉好幾圈了。”
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迅速增長,車位不足的問題愈顯突出。然而,機關單位的車位晚上往往閑置,居民小區的車位白天卻常有空余。因此,實行錯時停車,成為一些城市為解決“停車難”開出的妙方。
盤活資源,車位利用更高效
“我們小區有350多輛車,但劃線車位只有78個,回家沒地方停車的情況經常出現。”燈芯巷社區黨委書記朱雅仙說,多虧了杭州市推行“錯時停車”,發動部分企事業單位晚上將內部停車場貢獻出來,杭州市政府綜合辦公樓率先打開大門,免費提供了一些停車位,同時,燈芯巷小區里白天空出來的車位也用來方便市政府工作人員停車。據杭州市道路停車收費監管中心的數據顯示,“錯時停車”工作開展至今,全市累計有137個住宅小區和258家單位參與,共合理利用存量泊位1萬多個。
“晚上或者周末,學校教職工不上班,把車停在學校里面,既緩解了停車難,也把資源有效利用起來了。”濟南市歷下區停車辦專職副主任高殿濤說,歷下區已經有30多處錯時停車場,涉及商場、醫院、大中專院校以及部分機關事業單位。“修建停車場的速度,肯定跟不上汽車增長的速度,所以,得盤活閑置停車資源,將車位有效利用起來。”
互助共享,創新管理解難題
“錯時停車想法挺好,可是如果我下班回家,他的車沒開走咋辦?”一位居民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價格杠桿正在發揮作用。在山東政法學院停車場,小汽車夜間停車收費每次5元,白天每小時2元。如果晚上停車,次日早上8點前必須離開,否則就要增加費用。
在寧波市象山縣,發放停車卡,對于車輛實行登記管理;實行超市和社區互換停車的新模式;安排管理人員值班,超時收取額外停車費用;對超市“錯時停車”運作給予“托底”政策優惠……一系列創新做法下來,“錯時停車”工作進行得有聲有色,開放的車位比之前還增加了許多。
除了鼓勵和引導各大商場、醫院和學校開放內部停車場,錯時分享停車資源外,濟南市還鼓勵擁有停車位的居民拿出自己的車位與他人錯時分享,也可以通過分享獲得部分收入。
“互聯網+”,智慧交通前路廣
當“錯時停車”碰上“互聯網+”,又能擦出什么火花?杭州市道路停車收費監管科負責人葉文文說,杭州已經開展智慧交通停車誘導管理系統建設,目前已有126個停車場接入智能停車誘導系統。市民可以通過手機應用軟件,實時查詢上述停車場泊位忙閑狀況、收費標準等信息,在選定目標停車場點后,還可以實現行車路徑規劃。
目前,濟南正在建設智能停車管理平臺,實現停車信息資源共享,打造“停車超市”管理新模式。“歷下區在各大商場建立了停車誘導系統,探索采用‘手機預約+支付’技術模式。”高殿濤說,將來,商場停車場夜間車位數量、停車時長等都會在這個“停車超市”里顯示,私家車主通過手機應用軟件或網絡都可以查詢、預約。(記者方敏 潘俊強)
?
?
相關鏈接:
杭州部分捐贈衣物流入舊貨市場 被企業變賣牟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