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新聞分析:連續暴雨警示汛期風險
新華社記者林暉
3月下旬以來,南方持續出現強降雨。進入4月,雨水依然沒有停歇的跡象。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4月份江南、華南等地降雨依然偏多,其中5日至7日、9日至11日、13日至14日、16日至18日、21日前后及26日前后都將有明顯降雨出沒,基本處于“停一天、下兩三天”的狀態。加上“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的疊加影響,今年汛期的防汛形勢不容樂觀,需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準備。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本次厄爾尼諾事件自2014年9月開始發展,從生命史、累計強度和峰值強度等3個關鍵指標來看,已經超過了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這兩次歷史上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堪稱有觀測記錄以來的“史上最強”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事件對全球氣候有著顯著影響。對于我國來說,通常在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當年,南方秋季多雨,北方地區冬季易出現暖冬。第二年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易出現洪澇,夏季東北地區易出現低溫。
回顧歷史,我國在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次年的“災情”基本符合這一判斷。198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發生嚴重洪澇,東北出現低溫,黑龍江6月氣溫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低;1997年秋季,南方降水偏多,1998年夏季,我國長江流域、東北地區發生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澇。
實際上,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的影響已經逐步顯現。去年入秋以后,南方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廣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現罕見“冬汛”。冬季,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創歷史最多記錄。
入春以來,我國華南持續暴雨、入汛時間較常年提前,透露出厄爾尼諾進一步“發威”的信號,這也為今年我國汛期形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因素。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將于今年5月結束,但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仍將持續,并且可能增大,今年我國防汛抗旱形勢更加嚴峻。
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也表示,從今年的水文氣象分析來看,受史上最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長江流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工作“要以防御98年量級大洪水為目標”。
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物質財富大量集中、城鄉人口加速流動、商貿旅游日趨頻繁,如果出現1998年那樣的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更強、影響更大。當前,必須堅持從最不利情況出發,超前部署,周密安排,提前修復水毀災損工程,抓緊落實應急搶險隊伍,備齊備足防汛抗旱物資,修訂完善各類調度方案和應急預案,扎實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各項準備工作。
?
?
相關鏈接:
遼足因突降暴雨取消賽前踩場 馬林:力爭首秀勝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