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精神分裂癥全病程管理論壇”日前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強調,所謂的精神分裂癥全病程管理不僅要著眼于患者在急性期癥狀控制,更要關注鞏固期和恢復期的患者病情的波動情況,盡早給予恰當的干預和疏導,這樣才能真正幫助患者盡早回歸真實世界。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持續、慢性的重大精神類疾病,是精神類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1600萬重性精神病患者,但其中僅一半獲得治療。
今年大會的主題是“重返真實世界”,包含了雙重含義:一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終極目標是回歸社會,即社會功能的恢復,而很多患者為精神病性癥狀所困擾,持續處于一種虛擬的生活情境中,醫學治療的目的就是消除這些癥狀,促使患者回歸真實世界;二是今年的大會將更多關注臨床治療中的實踐,邀請醫生分享治療經驗,促進學術交流。
目前在中國,精神分裂癥患者規范診療情況存在著諸多問題,現狀不容樂觀。數據顯示,在中國,過半精神分裂癥患者沒有開始接受早期、足量、足療程的規范治療;即使開始想治療,很多患者不知道該去哪兒,常常跑錯科室。中國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始治療的時間普遍偏晚,從發病到就診的平均時間為1.5年。而更為讓人擔心的是,即使開始治療,由于對藥物存在排斥心理或擔心藥物依賴性,很多患者一旦感覺癥狀減輕或者好轉便自行減藥或停止用藥,導致疾病復發。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趙靖平表示,首次發病是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精神分裂癥從發病到治療,經歷的時間越短,患者康復的幾率就越大。而在精神分裂癥治療過程中最主要的難題是高復發率,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長,大腦神經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而一旦中斷治療,將大大增加患者的復發風險。
《中國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第二版)》強調:精神分裂癥首次發病至少需要維持治療2年,一次復發的患者則需要維持用藥3-5年,如果是多次復發,需要堅持治療5年以上,甚至終生治療。
趙靖平指出,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盡早開始接受規范治療將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質量。目前,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除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規范治療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目的是心理和精神的康復,然而在患病和恢復期,患者面臨嚴重的失眠、頭暈、疼痛、抑郁或焦慮等消極心理,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和預后,因此臨床上很有必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教授張寧提醒,心理治療對精神活動的社會康復、減少和預防精神衰退十分重要,無論住院病人的住院環境或出院病人的社區環境、集體(團體)的心理治療、妥善解決家庭矛盾與就業及開展家庭心理治療,均對減少復發、社會康復均起積極作用。因此在堅持藥物規范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更好的認識自己的疾病,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提高社交能力,樹立治療信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康復,盡早回歸社會。(完)
?
?
相關鏈接:
農婦被錯誤羈押185天 釋放后被鑒定為精神分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