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飛越南極冰蓋之巔,中國極地考察邁入航空時代;海拔超過4000米的內陸昆侖站設備首次越冬后一次啟動成功,深冰芯鉆探創造單季進尺新紀錄;“雪龍”號首次采用逆時針航線環繞南極大陸航行,刷新我國船舶到達地球最南緯度紀錄……
12日,經過158天、超過3萬海里的航行,隨著“雪龍”號抵達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圓滿收官。本次南極考察是跨越“十二五”收官之年與“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一次重要南極考察活動,取得一系列新突破,開啟了中國極地考察新氣象。
“雪鷹601”首航南極 開啟極地考察“航空時代”
這一幕,注定將載入中國極地考察的歷史。
1月9日,南極冰蓋最高區域、海拔4087米的昆侖站上空,在通過雪地車艱苦跋涉半個多月剛剛抵達這里的昆侖隊隊員的歡呼聲中,一架紅白相間、尾翼噴繪著五星紅旗圖案的固定翼飛機,以距離地面最低不到20米的高度,低空掠過,盤旋三圈,然后不落地持續飛行,安全返回1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山站。
這架飛機正是我國首架自有的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從中山站飛越昆侖站,持續飛行超過9小時,持續航程超過2600公里。此次飛行,創造了該機型在南極高原超長航程飛行的世界紀錄。
首航南極,“雪鷹601”安全起降47次,總飛行里程近8萬公里,累計飛行超過264小時,開辟了從南極點飛越冰蓋高原到達中山站的內陸中央航線,首次在中國南極泰山站起降,初步構建起與國際接軌的航空地面保障系統和專業隊伍。
至此,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英國和德國之后,第5個擁有具備快速運送、應急救援和科學調查等多功能極地固定翼飛機的國家。
這是幾代中國極地科考人的期盼?!把?01”的南極首航,標志著中國南極考察開始邁入“航空時代”。中國極地航空體系建設正在“謀局落子”,中國南極考察模式的升級換代,考察效率和成果的大步提升,指日可待。
“海陸空”多點開花 科研成果多項突破
這是一次各學科、多領域、“海陸空”科研成果全面開花的南極科學考察。
——空中手段,重大發現。
“雪鷹601”首航南極,即充分展現了其高效的“空中科研平臺”作用。在南極期間,“雪鷹601”完成科研測線14條,長32500公里,通過機上搭載的多套科學調查設備,首次獲取了東南極冰蓋中山站到昆侖站斷面及東側,面積約86萬平方公里的航空重力、磁力以及冰雷達等關鍵數據。
通過數據處理分析,中國科學家獲得了多項重大發現。初步探明東南極冰蓋底部存在著地球表面的最大峽谷,發現冰蓋底部存在冰下湖、冰下河流以及在冰蓋深部存在暖冰異常現象。
——內陸科考,捷報頻傳。
氣溫接近零下50攝氏度,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這里是夏季的內陸昆侖站深冰芯鉆探房。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中,昆侖隊隊員們創造了單次考察季總進尺的新紀錄。
本次南極考察,昆侖站深冰芯鉆探首次實行“兩班倒”的連續作業模式,在短短15天的有效鉆探時間內,總計鉆探117個回次,鉆取冰芯351.5米,這是中國南極冰芯鉆探史上單季進尺的新紀錄。至此,中國深冰芯鉆探總深度超過650米,記錄了過去4萬年以來的地球氣候環境演化信息。
另外一支內陸考察隊格羅夫山隊,也取得多項科考突破。新收獲隕石630塊,包括較為特殊類型隕石10塊。至此,我國南極隕石擁有量已達12665塊,繼續穩居世界第三位。
——南大洋科考,多項之“最”。
2月6日,南極羅斯海,海拔3794米的埃里伯斯火山腳下,逆時針環繞南極大陸航行的“雪龍”號抵達這里,開始進行考察作業,停泊在南緯77度47分的海域,刷新了中國船舶到達地球最南緯度的新紀錄。
首次在阿蒙森海近4000米深的洋盆采得深海巖芯,在威德爾?!蠘O半島海域取得50個站位的湍流觀測數據,在羅斯海維多利亞盆地成功采集到720公里測線的重力、磁力和反射地震等數據……這成為我國開展南大洋調查以來,作業范圍最大、測線最長、內容最系統、樣品和數據質量較高的一次考察作業。
“雪龍”號首次采用逆時針航線環南極航行,最大限度發揮了其冰區航海效率,使航行時間、任務和環境條件之間的關系更趨合理,縮短了航線,節省了時間,同時確保了各方面任務的有序開展。此次航行,為將來考察航線的規劃,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國極地科考研究工作,若干領域已經邁入國際領先水平,在一些重點領域開始引領國際極地科學研究的前沿。
?
?
相關鏈接:
我的中國“芯”——中國南極內陸深冰芯鉆探紀實?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