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一室主任、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主任設計師梁俊。2014年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5年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梁俊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李延兵連瑞謙)“年輕人的成長都是在實干中實現的,青年一代應該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堅持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中鍛煉能力、在工作中錘煉意志。”作為一個航天工作者,梁俊深有感觸。?
梁俊,“嫦娥”隊伍里一個率真、果敢,充滿正能量的青年。2002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專業的梁俊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從事航天器控制系統技術總體工作。工作十四年來,他親歷了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環月的激動,也體會了嫦娥二號衛星近距離觀測小行星的欣喜,更見證了嫦娥三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面軟著陸的自豪。中國深空探測發展的十年,也是他成長的十年,用他自己的話說“航天,是我無悔的選擇”。?
嫦娥三號成功發射瞬間。梁俊供圖?
年輕人干活不能挑?干的多自然想的多?
一位衛星總設計師在新員工培訓時曾經說過:“年輕人不能挑活兒,干的多自然想的多,成長的快。技術含量高的工作長知識,瑣碎細致的工作磨練意志”。十多年過去了,梁俊對這句話一直記憶猶新,也一直用這句話鞭策自己,鼓勵別人。?
2003年,嫦娥一號衛星剛剛步入初樣研制,由于元器件采購的限制,要求型號研制人員必須在短時間使用特定接口芯片實現分系統內部總線高傳輸速率與低芯片功耗的需求。參加工作不久的梁俊主動承擔起了這項工作。?
從電路設計到調試測試、功耗測量再到溫度拉偏、電源拉偏,幾個不眠不休的日子過后,終于在嫦娥一號衛星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上實現了當時數據傳輸速率最高的內部總線。“開始心里挺沒底的,好在沒丟人,挺有成就感的”。談起第一次與衛星的親密接觸,梁俊感慨地說。?
為員工家屬進行航天文化講解。?梁俊供圖
2004年10月,嫦娥一號衛星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結構研制進行到了關鍵階段,梁俊默默承擔起了這件繁瑣細致的工作。整整一個多月,梁俊一直工作在外協單位的工廠車間。每天安排工人將加工好的設備殼體進行修整,自己還要按照產品設計重量結合殼體結構進行配重設計,并安排生產。?
剛開始的時候確覺得頭緒多,深怕出現差錯。但很快,他就找到了工作規律,每次工作中他都考慮,怎樣結合生產工具、原材料規格進行生產優化,減少原材料種類和成本,降低加工難度,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忙的時候,梁俊主動上手幫助工人師傅完成部分基本的鉗工操作。?
“小梁手藝不錯,干脆留下來當鉗工算了”,工人師傅打趣到。梁俊滿頭大汗地回應:“何止鉗工,車工咱也行,上大學都學過,要不是沒有上崗證,我也敢和您比比車工手藝,呵呵”。這一個多月,讓梁俊經歷了從“不會干”到“完成任務”的完整過程,也體會了從“力不從心”到“得心應手”的心路歷程。?
?
?
相關鏈接:
楊飛:擁抱“十三五” “四個全面”邁上新征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