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百姓講堂成為讀者汲取精神食糧的課堂
央視網訊(記者孔華)每周六下午,家住合肥市政務區的范洪華老人都會乘坐129路公交車,趕到安徽省圖書館主樓四樓聽一場講座。2006年3月,安徽省圖書館新安百姓講堂開講。
10年時間,570多期,超10萬聽眾,新安百姓講堂成為一個市民的文化殿堂,一座圖書館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包容的舞臺 既為百姓辦也讓百姓講
楊民生老師講漢字
2013年11月5日,作為安徽圖書館百年館慶的壓軸大戲,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來到新安百家講堂。
兩個多小時的講座,年過八旬的王蒙以《中國文化的幾個特點》為題,與300多位聽眾分享了他對文化的看法及傳統和現代文化的碰撞。
央視《百家講臺》嘉賓閻崇年、鮑鵬山、酈波、錢斌均來過新安百姓講堂,為普通百姓講演、回答普通百姓問答。
“這些‘大家’來新安百姓講堂幾乎是公益性出場。他們來安徽,一是對安徽的歷史文化有濃濃的興趣;二是他們對圖書館都有深厚的情感,所以他們愿意為讀者奉獻研究的精華。”安徽省圖書館讀者活動部主任朱海峰說。
新安百姓講堂是一個包容的舞臺,除了知名的“大家”,普通百姓精彩的人生故事同樣可以在這里得到展示。
盛海琳,今年66歲,2009年她的女兒和女婿不幸因煤氣中毒身亡。盛海琳強忍悲痛、吃盡苦頭,冒著生命危險在60歲那年通過試管嬰兒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
2015母親節這天, 盛海琳站上了新安百家講堂,講述一個高齡媽媽的心路歷程。
楊民生,一位退休中學語文老師,主動找到安徽省圖書館,多次登臺講述中國漢字魅力……
既為百姓辦,也讓百姓講,新安百姓講堂的專家庫,既有大家也有普通百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