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工作人員在計票點登記選票箱號碼。新華社/路透
??? 新華網巴格達3月22日電(國際觀察)伊拉克選舉:阿拉維“錙銖必較”
????新華社記者宋聃 徐儼儼 李來房
????在伊拉克本次議會選舉中,前總理阿拉維成為現任總理馬利基的勁敵。幾次公布的部分計票結果顯示,兩人交替領先,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根據選舉委員會21日公布的95%的計票結果,阿拉維以領先馬利基1.1346萬票的優勢繼續領先。同一天,馬利基以及總統塔拉巴尼均呼吁重新計票,但被選舉委員會駁回。縱觀本次選舉,阿拉維之所以能取得目前的“不俗成績”,其“遠交近攻”“錙銖必較”的競選策略功不可沒。
“遠交近攻”引人注目
????伊拉克3月7日舉行了自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的第二次正式議會選舉。這是伊拉克脫離美國控制、獲得名義上獨立自主的重要轉折點。選舉在伊拉克國家命運以及阿拉維本人的政治生命中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對于現年64歲的阿拉維來說,要想成為引領伊拉克向安定、自治、民主過渡的歷史性人物,此次選舉是必須把握的機會。
????議會選舉投票后,當全國計票分選工作在國際社會及各方嚴密關注下緊張進行之時,阿拉維沒有留守巴格達,相反卻在候選人得票率極其接近的敏感時期出國訪問,這一“反常”舉動十分引人注目。
????18日,選舉委員會公布了議會選舉89%的計票結果,馬利基陣營以微弱優勢領先。而這一天阿拉維卻出訪黎巴嫩,對外宣稱同黎政府商討推進地區利益和穩定事宜。他否認出訪同選舉有任何關系,稱僅是“為伊拉克重返阿拉伯世界”奔走。但分析人士認為,阿拉維的出訪必然同競選密切相關。
????實際上,黎巴嫩之行并非阿拉維近期唯一的出訪活動,選舉前后,阿拉維頻繁穿梭于各個阿拉伯國家,同鄰國政要進行會談。可以說,阿拉維“遠交近攻”的競選策略,貫穿于整個選舉過程,是他在沉寂多年后重返政壇、再次問鼎總理寶座的重要選戰組成部分。?
?
????積極尋求外部支持
????自2月起,阿拉維及其競選伙伴先后訪問了沙特、敘利亞、黎巴嫩等國。馬利基陣營指責阿拉維出訪是為競選拉贊助,網羅政治資本。
????在競選活動中,馬利基充分利用職務便利,為蟬聯總理鞏固根基,宣傳造勢。阿拉維只有將眼光投向國外,去阿拉伯國家尋求外援。他說:“應當邀請阿拉伯國家來支持伊拉克的政治進程,以確保伊拉克的和平安定。”
????2003年伊戰爆發后,阿拉伯國家普遍視伊拉克是美國為插手中東事務“撕開的缺口”。伊拉克政府一直尋求與阿拉伯鄰國恢復和發展外交關系。
????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兩國間政治交往并不活躍,沙特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一直避免同馬利基會面。而阿拉維2月訪問沙特時,卻得到了沙特國王以及情報機構領導人的共同接見。這顯然是對阿拉維的公開支持。阿拉維也借此展示,自己是一個可以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協同合作的領袖。
????不難看出,阿拉維已做好兩手準備,即使沒能在選舉中勝出,他也可作為伊拉克與阿拉伯世界之間的橋梁,在伊拉克外交等政治領域占據不可或缺的位置。?
????拉攏海外社會精英
????阿拉維頻繁出訪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尋求流亡海外的伊拉克選民的支持。
????據伊選舉委員會統計,此次議會選舉有約140萬海外選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居住在敘利亞、黎巴嫩等國的遜尼派穆斯林。2009年修訂選舉法時,阿拉維陣營的重量級人物、遜尼派的副總統哈希米不惜動用否決權,堅持增加海外伊拉克人投票的議席和比重,可見其對海外選票的重視。
????盡管伊拉克海外選民人數占選民總人數的不足10%,但其中不乏戰前伊拉克的社會精英,包括教授、醫生、律師和政界人士。戰爭爆發后,他們攜帶大量財產舉家外逃,但仍時刻關注伊拉克局勢,等待有朝一日重返祖國。
????在阿拉維及許多政治分析人士看來,他們將是影響和左右美國撤軍后伊拉克命運的另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他們代表了伊拉克真正的實力和智慧,對戰爭以及國家政治命運有著深刻而明確的見解,不會被美式民主政治口號所蒙蔽;他們有能力也有眼光為伊拉克選擇一條更加光明的發展道路。
????目前,阿拉維和馬利基兩陣營競爭激烈,難分仲伯,微弱票差都將影響到最終的議席分配。因此,阿拉維把希望寄托在海外伊拉克精英分子身上,也把個人政治生涯的賭注押在了境外。盡管海外選票數量不多,阿拉維也要“錙銖必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