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4月19日,習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的重要課題。
目前,我國網民人數已有7億之多。所謂“知識都在網絡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QQ上、購物都在淘寶上”,雖然有點夸張,但也道出當今社會“無網不在”的客觀事實。
隨著互聯網成為群眾意見表達的最大平臺、熱點難點問題的集散地,一方面小事件易成大風暴的“蝴蝶效應”,給國家和社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也為各級干部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在社會轉型期,利用好網絡渠道,與時俱進地把群眾工作拓展到網絡空間,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不少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在網上開微博、發帖子,直接傾聽民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網上生態。
然而,仍有不少領導干部對網絡缺乏深刻認識。有的望而卻步,配了電腦不學不用,講話稿有屬下幫忙寫就夠了。有的因噎廢食,認為上網費時間,不但自己不上網了解民情,還對下屬上網沒有指導只有限制。干部罹患“上網自閉癥”的結果,是群眾的網上呼聲無人回應,謠言等不良信息快速廣泛傳播。
雖然網民不能完全覆蓋群眾,但網民已是群眾中重要的一部分,網絡已成為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盡管網絡的“鍵對鍵”不能替代現實中的“面對面”,也不意味著徹底丟棄走群眾路線的傳統形式和方法,但必須把互聯網作為黨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今天的領導干部,除了現實中要訪民戶、下基層,同時必須學會“線上聊天”“網上蹲點”。
這次習總書記提出的“經常上網看看”,更是給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摒棄“忽視網絡”“輕視網絡”“害怕網絡”等陳舊思維,學會有效地“從網絡中來”——傾聽不同階層的民聲民情,也能準確地“到網絡中去”——把黨的政策,尤其是民生政策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傳播出去。
?
?
?
相關鏈接:
讓“網絡群眾路線”走進人民心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