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2016年首季外匯收支數據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會上指出,2016年一季度,一些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我國跨境資金呈現流出壓力逐步緩解、人民幣匯率趨向基本穩定、外匯儲備依然充裕的特點。對此,專家指出,眾多外匯指標向好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經濟開局的良好表現以及美元指數的相對走弱,而這種穩定向好的趨勢很可能將進一步延續。
【首季資金流出壓力趨緩】
今年一季度,我國跨境資金逆差持續收窄。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從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看,2016年1月份逆差694億美元,2月份逆差收窄至350億美元,3月份逆差進一步減至336億美元。
王春英指出,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比年初明顯緩解,相關變化說明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在短期波動后正在向基本面回歸,市場情緒逐漸回歸理性,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也朝著更加平穩的方向發展。
“市場中力量對比的變化促使了這一向好局面的出現。首先,中國經濟開局表現良好,一季度我國經濟多項指標表現搶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市場銷售穩定增長,這些積極變化提升了我國經濟的‘抗壓’能力;其次,就國際因素來看,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弱化以及美元指數的下降都為跨境資金流動走向穩定提供了條件;最后,在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央行的一系列防范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資金流動中的惡性投機行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未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體態勢將保持基本穩定。”王春英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境內主體同時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需求也會上升,跨境資本雙向流動將會更加活躍,但這通常要經歷一個逐步適應和完善的過程,相關的資本流動仍將保持在一個可預期、可控的范圍內。
【人民幣波動在穩定區間】
資本外流壓力的減輕一定程度上有賴于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表現。專家指出,去年底及今年初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外界關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強烈,然而近來人民幣的穩定不僅緩解了資本外流的壓力,更證明了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
王春英指出,人民幣匯率總體趨穩。根據外匯管理局數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月份小幅下跌,2月份以來趨于穩定,境內外價差也不斷收窄,1至3月份境外CNH(境外市場人民幣即期交易價)與境內CNY(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即期交易價)日均價差分別為419個、111個和94個基點,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也保持了基本穩定。
復旦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受美聯儲鴿派表態影響,美元重回貶值態勢,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情緒明顯好轉。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預計,至少在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可以保持基本穩定。
“前期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屬于非常態,是不合理的。現在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才符合實際,特別是中國經濟將能夠持續為人民幣提供穩定支撐,現在外界對于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信心也在不斷提升。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將穩中趨升。”郭田勇說。
【外匯儲備依舊保持充裕】
外匯儲備在經歷了前期持續的下跌之后,在今年3月份實現了由降轉升。央行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外匯儲備達到32125.79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02.58億美元,結束了4個月的負增長,實現了去年10月份以來的首次月度上升。
“這一回升的積極意義在于,一方面,這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穩定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這將穩定外界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外匯儲備過快下降容易形成對經濟不利的預期,而一旦壞的預期形成,經濟將會受到較大沖擊。因此,穩定預期是特別重要的。”郭田勇說。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認為,現階段中國外匯儲備依然充足,并將持續在高水平徘徊,其原因在于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均顯著改善,央行動用外匯儲備來干預匯市的必要性也大幅減小。
態勢穩定,仍需謹防可能的波動。專家指出,美元指數走勢的變化及其他一些突發情況仍可能影響到人民幣匯率及外匯儲備等指標,因此,央行還應提前做好應對方案,通過多種工具來應對沖擊,并在實體經濟或者實業發展上多做一些工作。
值得稱贊的是,央行已經有所行動。央行日前表示,今年4月開始,人民銀行同時發布以美元和SDR作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數據。以SDR作為外匯儲備的報告貨幣,有助于降低主要國家匯率經常大幅波動引發的估值變動,更為客觀反映外匯儲備的綜合價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