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碧水晴天小區物業與業主們就車位問題僵持不下,地下車庫被倒了沙土(截屏圖)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胡弦 實習生 柳之萌
地下車位究竟是人防工程還是普通工程?能不能辦產權證?不買就不讓業主停車,這做法合規嗎?昨日,武漢市紀委聯合媒體打造的監督節目《現在督辦》,聚焦住宅小區人防工程使用不規范和監管不力問題。
地下人防車位公然以租代售
對于人防車位的使用,各地都明確規定,不得出售,只能租賃,且不得長租。然而,節目曝光,近期,漢陽碧水晴天小區的居民被告知:已租用的地下人防車位需付10余萬元才能繼續使用,否則將賣給其他業主。
不少業主擔心,人防車位沒有產權,不能辦理產權證,買下來以后會有麻煩。就這樣,業主與物業僵持不下。隨后,業主們發現,地下車庫的入口開始堆積沙土,十分妨礙停車。見有記者前來采訪,物業立即表示,不是賣車位,而是長租。業主們十分生氣:“就算是長租,20年要花十幾萬,未免也太貴了。”無獨有偶,武昌南湖都市桃源小區也出現過類似問題。
地下車庫被改成倉庫
不少購房的市民表示,在認購時需要一次性繳納10余萬元,才能獲得車位70年的使用權限。而買下來的車位究竟是不是人防工程,開發商卻沒有明確回應。
江岸區臺北民居小區業主投訴,地下車庫已經建成5年,卻一直不允許業主使用,平時停車十分麻煩。一名內部人員透露,該車位都是租給別人當倉庫用的。
2014年,武昌區余家頭安盛花園小區的人防車庫被物業改造成了倉庫,還曾取得了相應的人防使用證。后經業主投訴,武昌區人防辦取消了物業的倉庫使用權,但直到現在,車庫仍被緊鎖,小區停車十分困難。
遇人防車位扯皮可微信投訴
昨日,市民防辦主任陳偉提醒市民,應注意區分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避免被開發商忽悠。有專門的防護設施、單元隔斷墻、“臨戰封堵”等字樣的,就是人防工程,不得出售。
陳偉透露,為緩解停車難,“十三五”期間,將投資5億元,興建硚口區金三角、漢陽區邵牛灣、武漢經濟開發區體育中心北、黃陂區盤龍城等公用人防工程作為停車場,總面積達5萬平方米,以增加停車位的有效供給。
針對節目曝光問題,陳偉表示,“智慧民防”微信公眾平臺將于6月正式上線。屆時,市民可通過該平臺了解附近人防工程的數量、位置、規模等信息,也可通過該平臺投訴違法違規使用人防工程問題,便于人防部門及時查處。
據長江日報
小區一次性長租人防車位引糾紛
律師:租期超過20年即違法
記者唐煜
昨日,在市糾風辦主辦、武漢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特別節目《現在督辦》聚焦“人防工程如何安而不忘危”直播現場,針對短片曝光的人防工程車位產權不明晰問題,市民防辦、專家、律師呼吁應盡快對人防工程產權立法。
人防車位以租代售暗藏風險
短片顯示,不少新購房市民向《現在督辦》節目督辦員反映,小區所有車位一次性出售使用權,不會按月租賃,有意認購的業主需要一次性繳納10多萬獲得車位70年的使用權限,“地下車位屬人防工程,沒有產權,花10多萬,70年后被收回是白花了錢。”
漢口某高端樓盤二期售樓部一名工作人員說,可和業主簽訂地下車位長期使用委托協議,40年的使用權,“后期可加1萬元手續費,辦理產權,使用年限就達到了70年”。
在漢陽大江興港龍城銷售中心咨詢,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和業主是簽訂地下車位長期使用委托協議,每個車位70年使用價格為8萬元左右,目前不能辦理產權。
短片還顯示,最近,家住漢陽碧水晴天小區的居民收到短信:詢問是否購買已租用的地下人防車位,需一次性付清10余萬元;如果不買,車位將賣給其他業主。小區物業與業主們就車位問題僵持不下,地下車庫被倒了沙土,業主無法停車。督辦員來到該小區物業辦公室詢問情況,該物業的工作人員均拒絕回答此事。
律師:車位最長只能租20年
在節目直播現場,市民防辦主任陳偉說,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人防工程的維護管理由建設單位負責,已開發利用的,由使用單位負責,實行誰建設、誰管理,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人防工程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
陳偉說,人防工程的產權究竟屬于誰,法律上沒有明確界定。國家人防辦和相應機構正在研究人防車位的產權問題。對如何租用人防工程車位,近期,民防部門將和相關部門配套研究,兩年內推出相關政策。市民防辦 “智慧民防”微信公眾平臺將6月份正式上線,市民可通過該平臺了解附近人防工程的數量、位置、規模等信息,也可通過該平臺反映和投訴違法違規使用人防工程問題。
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周迪在現場點評說,人防車位以租代售存在風險。依照合同法,租賃期限不能超過20年,超過部分是無效的。在租賃的這20年,出現開發商變更等因素,業主的權利不能得到保障。期待能盡快完善人防工程車位產權的立法。
?
?
相關鏈接:
開發商急賣車位業主頻吃啞巴虧 車位歸誰要搞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