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24日消息(記者袁宇)“‘雙創’之前,餐飲店、電動車維修店等整條街都是出店經營的。”在開展“雙創”工作之前,西門外街上隨處可見流動商販擺攤,餐飲店、維修店等各門店紛紛出店經營,道路交通十分擁堵,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自從開展‘雙創’工作以后,我們首先對街道整個外環境做了改造,然后勸導出店經營的店主入店,幫助沒有店面的流動小販尋找鋪面,現在整個街道的環境煥然一新。”龍華區中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小燕說。
換位思考爭取“雙贏” 切實為老百姓解決困難、辦實事
“之前我擺了20多年的路邊攤,現在才有了這個小鋪面,老顧客對新店的環境也很滿意,回頭客也多了。”“廣場老媽腸粉店”店主林淡嬌指著店鋪笑著說。已有多年歷史的海口知名路邊攤借著“雙創”的東風,租下店鋪入店經營,不僅用餐環境和衛生變好了,生意也更加紅火了。
記者從中山街道辦了解到,在西門外街,向林淡嬌這樣由流動商販轉變為入店經營的不在少數。
“西門外街的出店經營已經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現象,讓他們重新入店經營需要一個過程。”中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小燕告訴記者,街道辦工作人員一直秉持著換位思考尋找“雙贏”的理念,為老百姓辦實事,從店主自身的利害關系上勸導他們入店經營,同時利用政府的優勢,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難。
“在流動商販的處理上,街道也沒有一刀切。”王小燕說,由街道出面,通過居委會、社區干部做居民的工作,將一些沿街的空置房屋租給流動商販做店面,對轄區內能出具街道辦證明的困難戶還給予減租的優惠。同時街道還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為他們進行指導,統一管理,幫助他們在市場上長期生存下去。
經過整治,如今西門外街的面貌與往時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以前出店經營的現象沒有了,占道經營的流動商販也消失了,街道也變得更漂亮了,更整潔了,道路也更加通暢了,居民提起“雙創”,更是人人豎起大拇指。
探索長效機制 “六定”+“五分鐘快速反應”確保亂象不反彈
中山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治理西門外街出店經營亂象時,該街道采取“勸、堵、疏、治”相結合的辦法。“勸”,針對出店經營與占道經營的,街道工作人員以教育、勸告為主,對不配合勸導的再處以處罰。“堵”,通過嚴管重罰的方式,使出店經營的店主不敢再出店經營。“疏”,對于沒有鋪面的流動商販,街道積極作為,主動為困難家庭尋找鋪面,引導流動商販入店經營。“治”,在引導店主入店經營之后,按行業標準、衛生標準、病媒防制標準進行統一管理,由專業部門進行指導和規范,幫助門店在市場上長期生存下去。該負責人表示,通過“勸”、“堵”、“疏”、“治”相結合,西門外街出店經營亂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為了更加科學地組織管理,避免城市管理工作的問題反彈,龍華區4月17日正式推出“雙創”長效機制,中山街道成為龍華“雙創”長效機制試點。
據悉,龍華“雙創”工作長效機制以“六定”機制為核心,通過 “六定”把人員、崗位、區域、職責、首問責任、督查等內容固定化。再通過“五分鐘快速反應機制”,明確處理時限。該長效機制不僅包括快速指揮體系、還包括日常巡查流程、夜間巡查流程、“五分鐘快速反應機制”流程等。在日常巡查和夜間巡查中,一旦發現問題,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教育勸導無效等,相關職能部門、街道社區、路段城管和機動巡查力量等將在五分鐘內趕到協同處理。
?
相關鏈接:
海岸路個別店鋪出店經營垃圾未清 美蘭區責令整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