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甜 特約記者陳安宇
要想嘗到一個城市真正的美味,就要去找尋那些散落在小街小巷的“老字號”。但有時這些“老字號”可能就是一個“手推車”,或者是一個“路邊攤”,只有熟悉這座城市的人才能尋得它的所在。“雙創”工作開展以來,龍華區中山街道規劃出了兩條美食街,引導路邊美食歸店經營,使“老字號”有了安穩的“家”。歸店經營的商戶表示,不僅有“家”的感覺很好,而且生意也越做越好。
歸店經營 生意越來越好
青石板鋪路、青石磚砌墻,改造后的中山街道西門外街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透著濃濃的文化與滄桑。
“快進來,里邊坐。”廣場老媽腸粉店的老板林淡嬌一如往常地招呼著客人。今年已60歲的林淡嬌1994年就從汕頭來到西門外創業。“那時就是一輛手推車、一把遮陽傘和兩張小方桌,我帶著女兒風里來、雨里去地干了20多年。” 林淡嬌說,以前很苦,再加上“路邊攤”位置有限,根本掙不了幾個錢。
據介紹,“雙創”工作啟動后,西門外街進行了整體打造,臨街鋪面也由政府出錢進行了裝修,林淡嬌成為了第一家到這里租店經營的商戶。“林淡嬌的廣場老媽腸粉店以前雖說是個路邊攤,但卻是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字號,居民們都留戀著‘老媽腸粉’的味道。居委會幫助林淡嬌找了這家鋪面,并動員她歸店經營,她很快就搬了進來開門營業。” 西門外社區居委會主任馮運銘說。
幾乎每天下午,72歲的姚錦漢大爺都會和老街坊來店里坐坐。他說,“老媽腸粉”他吃了二十多年,現在的衛生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林淡嬌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現在生意真是比以前好多了,老客會經常光顧,還有許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林淡嬌說。
規范管理 四招整治“路邊攤”
24日,龍華區西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科員吳雄德和同事們在西門外街挨家挨戶檢查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吳氏關東煮小吃店歸店經營后各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規范到位,按照規定,給予了該店鋪2000元現金的獎勵。
“太開心了,沒想到政府還給我送了一個大紅包。” 吳氏關東煮小吃店老板吳志剛拿著2000元現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以前在解放西擺攤的時候每天早晨5點鐘就起床了,現在有了店面就像有了家一樣,不僅沒那么辛苦,心里還踏實了許多。”
馮運銘介紹,以前西門外街基礎設施差,環境衛生臟亂,沿街兩邊的22家店鋪多是用來做自家倉庫和小理發店。這條街整體改造之后,經營業態轉變了, 12家路邊小吃攤先后在這里租店經營,房東和商戶都因此增加了收入。
“‘雙創’不能只靠‘堵’,也要‘疏’,更要‘勸’,通過疏導和勸說,使這些‘老字號’得以歸店經營,以后還要加強‘治’,做好后續的服務和管理。”中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小燕說。
海口網4月25日訊
?
?
?
相關鏈接:
海口瓊山區整治占道經營 改善培龍市場周邊環境
海口多條道路干凈整潔 仍有個別路段存在占道經營現象
海口美蘭城管連續6天整治占道經營 轄區亂擺賣現象大幅減少
海口美蘭城管深夜出擊 集中整治占道經營
海口瓊山早市菜市場占道經營 擬建臨時蔬菜批發點
海口秀英區城管出動620余人次 整治占道經營75宗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