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車展的開幕,各家非傳統車企的新車也陸續揭開面紗。這些依靠資本和互聯網技術,打著新能源汽車旗號的概念車型,最終是企業押注新能源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利器”,抑或只是吹起的一個互聯網汽車概念泡沫,業界依然爭議不斷。
資本蜂擁新能源車
本屆北京車展上,不僅有147輛新能源汽車亮相,而且被定義為未來概念的互聯網汽車也有46款。除了已在中國展開銷售的特斯拉外,非傳統車企中,樂視超級汽車、智能互聯網電動車公司FaradayFuture(以下簡稱“FF”)等企業也有概念車亮相。據樂視方面透露,自“SEE計劃”公布至今,樂視汽車生態圈已在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研發、生產制造等領域完成了全產業價值鏈的布局。該公司全球研發團隊超過700人,北美400余人。
事實上,除特斯拉、樂視、FF外,國內多家非傳統汽車企業紛紛加入到“造車”陣營,其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蔚來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已提出了造車計劃,更有消息稱,漢能也將依賴太陽能技術加入到新能源汽車行列。
業內普遍認為,這一股互聯網公司引發的造車浪潮,正是汽車與互聯網逐漸產生關聯、中央到地方都推出鼓勵新能源汽車政策所致。而互聯網公司更是認為只要有錢和想法,沒有什么是不可實現的理念。再加上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智能汽車的概念影響,因此各路資本才會紛紛涌入,一大波非傳統汽車公司參與其中,但這些企業將新能源汽車想得過于簡單,可能會面臨很大的風險。
運作難過制造門檻
在汽車分析師賈新光看來,樂視與FF依靠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成功地擠進了造車的行列,但從樂視公布的內容來看,對于未來如何解決純電動車續航里程、較低的性價比等制約因素,并沒有給出太好的注釋。
此前,樂視曾提出“雙倍性能、一半價格”的理念,在電視機領域迅速打開了市場,但對于汽車行業的開拓,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除了資本運作的痕跡外,仍未給出合理的計劃。而由于傳統汽車產品技術門檻較高,生產過程亦有著非常復雜的流程和技術體系,互聯網公司的進入會遇到很大的壁壘。正因如此,沒有整車生產背景的非傳統汽車企業宣布造車,自然會飽受來自行業的各種質疑。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擺在非傳統汽車企業面前最棘手的一件事當屬造車資質問題。盡管各個非傳統車企造出了各類新能源汽車,但目前依然沒有一家能拿到制造新能源汽車的資質,更多的是去尋找傳統車企代工。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也透露,互聯網車企前期只能采取以傳統車企代工的模式,不僅避開了資質難題,而且還通過整合利用傳統車企的閑置或富裕產能,完全符合國家大的戰略方針。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業互聯網業務多年的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事實上,目前中國90%的互聯網企業背后只是資本的運作,最終離不開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支持。
傳統車企的反擊
值得關注的是,非傳統車企造車也引發了傳統車企的關注,在本屆北京車展上,各車企也將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對非傳統車企展開了反擊。
據悉,在今日開幕的北京車展上,北汽將展出“ARCFOX”純電動超跑、上汽則展出與阿里聯手打造的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汽車將不僅僅只是一個交通工具,會成為一個智能互聯的終端,但它必須要像傳統汽車一樣可靠、安全,而僅此一點就不那么容易做到。與非傳統汽車企業相比,傳統車企更具備硬件生產條件。
面對當前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造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潑了一盆涼水。他表示,今后主導汽車工業的一定是汽車公司,而不會是互聯網公司。對于汽車工業來說,實干與夢想同樣重要,歡迎互聯網造車大軍,但也需要冷靜思考。
賈新光認為,智能化和新能源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產業不可爭辯的方向,而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傳統汽車產業的相互滲透和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目前互聯網造車短期內仍是個概念,顛覆傳統汽車行業仍為時尚早。對于缺乏技術積累,不具備硬件條件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或許只有等到資本泡沫的破滅,才能看清互聯網造車的本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