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28日消息(記者李晶晶)農村改廁是2016年省、市重點項目,記者今日從海口市愛衛辦獲悉,為促進我市新農村、生態文明村建設,預防各類傳染性疾病發生及傳播,保障“雙創”工作深入推進,市政府日前印發《海口市2016年農村改廁項目管理實施方案》,要求年內新建7300戶三格化糞池式家庭衛生廁所,并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動態監測和月報制度,使農戶受益。
改廁20年依然任重
廁所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建設新農村的一項標志性設施。長期以來,由于農村地區環境、經濟等具體條件限制,以及部分群眾的衛生習慣養成較差,導致規范化、無害化的廁所建成率低,以致于一些因衛生條件低下而形成的傳染性疾病極易在農村地區流行。
海口市愛衛辦衛生督查科科長劉金玉告訴記者,海口市從90年代開始農村改廁工作,累計至今,統計顯示已改建130084戶,但實際上部分廁屋的改建沒有達到要求。“截至2015年底, 有數據顯示,海口市無害化的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91.62%,但實際情況與這個數字存在較大出入。” 劉金玉說,特別是一些比較偏遠或經濟欠發達地區,改廁工作仍存在一定難度。
加快農村改廁步伐
建造衛生廁所,能及時將糞便進行處理,殺死或減少糞便中的寄生蟲卵、致病微生物,既是預防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主要措施,又能增加肥源,提高肥效,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2014年,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農村改廁步伐。全國愛衛會下發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國衛生農村廁所普及率要達到85%,要求海南等12個省要在2013年底的基礎上增加不少于7個百分點。海南省愛衛會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我省農村廁所普及率要達到85%以上,在2013年底的基礎上增加不少于10個百分點。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結合當前的“雙創”工作,海口市計劃今年內新建家庭衛生廁所7300戶,其中秀英區2000戶,龍華區2000戶,瓊山區2040戶,美蘭區1200戶,三江農場60戶。
“改廁的實質就是使糞便無害化。”劉金玉告訴記者,糞便無害化就是有效降低糞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數量,使病原體失去傳染性,從而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傳染病源,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責任分解到人推進項目
海南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22至此26度,降雨多,農村多為丘陵地區,居住分散,根據這一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海口適合于三格化糞池式廁所建造,如果養禽畜多和居住集中的村莊還可以建造沼氣池式廁所。”劉金玉告訴記者,我市今年新建的7300戶家庭衛生廁所都是三格化糞池式廁所,愛衛辦負責進行技術指導、培訓、監督和考核驗收。
“每改造一戶廁所,花費大約在6000元左右,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承擔起來有壓力。”劉金玉告訴記者,為推動改廁工作的順利開展,4月22日,市政府印發《海口市2016年農村改廁項目管理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改廁項目補助由市、區兩級政府共同承擔,其中市本級補助600元,各區(三江農場)每戶配套300元,主要用于廁所地下部分建設。
記者了解到,根據市政府下達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要求,各區、鎮及相關單位今年將把此項任務責任分解到人,并從5月份開始實行動態監測和月報制度。另外,貧困戶和計生“兩戶”將可優先獲得改廁指標。
?
?
相關鏈接:
海口一男子公共廁所內販賣毒品 被民警當場抓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