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2日消息(記者袁宇 攝影報道)在海南,米粉種類繁多且深受市場青睞。據統計,海口地區每日米粉的消費量多達200噸,而供給主要由市區內20到30家手工家庭小作坊承擔。
生產基地加工能力達到每日130噸。
近年來不斷有米粉小作坊暴露出食品安全問題,今年春節前海南省食藥監管局便將米粉、面條作為2016年“治亂年”的首批整治品種。5月2日,海南海和順米粉生產基地在海口市高新區獅子林工業園正式運行,率先在海南米粉市場推行米粉預包裝銷售,包裝上標注生產企業的相關信息,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追溯源頭。
工人將包裝好的米粉集中裝箱。
據了解,海南海和順米粉生產基地是在海口龍華鐘記發米粉加工廠的基礎上組成,其原加工廠生產的米粉連續多年走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餐桌,深受好評。
據生產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廠區已建成了總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的生產廠房及現代化配套的庫房、化驗檢測室等,日加工能力達130噸。“工人上生產線時要求著統一的連體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生產線早晚進行兩次消毒,確保米粉從工廠到餐桌無污染。”該負責人說,生產基地率先對生產的米粉進行預包裝銷售,包裝上清晰標注著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商信息等相關信息,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有利于執法部門追溯產品的源頭。
工人著連體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對米粉進行加工。
?
?
?
相關鏈接:
海南治理農村食品安全 問題米粉將追蹤到加工作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