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20省份陸續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教和學隨之變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5-04 15:41

    制圖:李姿閱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這些年,高考改革在全國漸次推開。包括2014年就公布試點方案的浙江與上海,截至目前,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蘇、海南、西藏、寧夏、廣西、廣東、甘肅、黑龍江、遼寧、貴州、河北、山東、湖南、貴州、江西等在內的20個省份陸續出臺高考改革方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時間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歸納起來,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共同之處:在考試方面,不分文理,實行必考科目與選考科目的“3+3”模式;一年多考,外語和選考科目可報考兩次;在招錄方面,合并本科錄取批次成為大趨勢;遵循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明年,浙江省將迎來試點改革后的第一次“新高考”。高考改革的試點實踐中有何收獲和難題?高招錄取又有哪些變化?本版推出“關注高考高招改革”系列報道,先來看看早走一步的浙江教與學的變化。

      跨過文理科的分界線

      從學校開完家長會回來,施媽媽松了口氣:高考改革了,再也不用犯愁女兒施靈該選文科還是理科了。高考分科的事兒,曾讓她和大兒子施杰吵過很多回。兒子在2009年參加高考,當時,他的物理和地理成績都很出色,化學和政治成績卻很糟糕,媽媽想讓他讀理科,但最終,兒子還是固執地選擇了文科。“現在女兒在讀高一,雖然也有些偏科,但她不用糾結,可以在7門課里任意選擇3門參加考試。”

      施媽媽家住浙江永康,在這個地處浙江中部的縣級市,永康市第一中學是唯一一所浙江省一級的重點中學。“兩個孩子很爭氣,前后腳考進一中。”施媽媽的語氣里滿是驕傲。

      曾被文理分科困擾的不只施媽媽這一個家庭。高考改革后,除了語文、數學、外語這3門必考科目外,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計入高考總分。現在讀高二的學生,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據統計,在永康一中的640名高二學生中,目前有404名同學都跨文理科選擇高考考試科目,占到了學生總數的六成以上。“這應該是高考改革帶來的最實際的突破之一。”副校長吳文廣說。

      打破固定班級限制

      徐盼盼就是這所中學里跨文理科選考的1/404,她選擇了自己擅長的化學、歷史和政治。“以前我們都在一個班級里上課,現在每個人的課程表都不一樣。”她告別了原先的同桌,開始了走班制的學習。

      “7選3”帶來了35種課程選擇“套餐”,固定課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性化課程表和走班制。

      2015年7月,入學一年的學生基本確定了要參加選考的3門科目。“開放選擇后,640個孩子報上來的選擇五花八門,多達34種,很多都只有一兩個人選。”吳文廣說。在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前提下,學校整合了一部分選擇,確定了27種“套餐”。

      入學時的16個班被打破,新形成了14個教學班,每個班大約有30人—48人。3門課程選擇都相同的孩子被安排在前9個教學班,2門相同的孩子分配到了5個教學班,另外2個空教室是特地留出來的,“沒有課的時候可以自己去空教室里自習。”徐盼盼說。

      考試機會和選擇多了

      根據浙江省公布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外語和選考科目“一年兩考”,選其中1次成績。這意味著,高考不再等同于“一考定終身”。

      外語每年安排兩次考試,1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于當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選考科目每年安排兩次考試,分別在4月及10月進行,每科最多報考兩次。

      徐盼盼沒有參加去年10月的第一次選考。“大部分內容還沒學完,如果沒有考好,反而給自己添堵。”她想看看考試真題,認真準備第二次選考。

      浙江省的選考科目采取“賦分制”的計分方式:成績按等級賦分,以當次高中學考合格成績為賦分前提,高中學考不合格不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不同等級的人數比例不同,整個分數分配呈現兩端小、中間大的橄欖形。(詳見圖表)

      學校高二學部主任王新曉有26年教齡,也經歷過浙江高考的諸多調整。在他看來,雖然新高考要求選考科目與專業掛鉤,但與現行文理分科的情況相比,大家的專業選擇面更廣了,選擇空間也更大了。

      早在2015年3月,2017年擬在浙江招生的約1400所高校,就已公布涵蓋2.37萬余個專業(類)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各高校專業(類)提出的選考科目范圍最多3門,考生只要有1門選考科目符合高校設限要求即可報考。

      “小白鼠”如何不迷茫

      “我覺得自己就像‘小白鼠’,有些迷茫”,談起高考改革,施靈脫口而出。雖然高考對她來說是兩年之后的事,但她要在這個7月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選擇哪3門選考科目。

      “家里人對新的高考方案一知半解,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想干什么,媽媽和哥哥的意見永遠不統一,只能哪幾門考得好就選哪幾門了。”她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學都將考試成績作為選擇依據,心里卻仍有顧慮:萬一只是這次考試碰巧成績好怎么辦?自己到底擅長和喜歡哪些科目?大學應該選擇什么專業?顯然,在這道人生規劃的選擇題面前,一年的學習生活沒有讓施靈得出答案。

      學校老師也知道,他們試著邀請各行業校友回校分享經驗,建立實習基地、創新中心等讓學生進行職業體驗,請大學老師開設講座等,但并沒有讓學生解渴。“和大城市的學校比,我們在這方面的資源挺欠缺的。”一位老師說。

      對徐盼盼這樣的高二學生來說,選考科目早已塵埃落定,更令她苦惱的是眼下的學習。她主動報名了4月舉行的第二次選考,可班級氣氛卻不太理想:有好多同學不參加這次考試,不忙著復習。早自習的鈴聲響了,她坐在課桌前,卻總是靜不下心來,“考試的機會多了,但選考學考同時進行,作業量的負擔挺重的。”徐盼盼有些害怕卻又期待著明年4月的到來:2017年4月后,她將結束所有選考科目的考試,到時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語數外的課程復習中。

      資源難題怎么解決

      學生的選擇多了,可學校的配套資源卻有些捉襟見肘。教師、教室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以往的高考模式使得學校的教師資源相對穩定,但選擇一多,不確定性就大了。“比如,今年選擇歷史為選考科目的學生特別多,現有的歷史老師不夠,我們去招了一批新老師,那么如果明年選歷史的學生特別少,不需要這么多老師了,怎么辦?總不能讓老師閑著吧。”學生選課和教師需求的“潮汐現象”,令校長華康清很苦惱,“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對的,但實踐起來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

      對于一個縣級中學來說,滿足35種課程“套餐”中的27種已屬不易。目前學校教師人數有限,高考改革后,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明顯變大。現在,除了教授語數外科目的教師還是與以往一樣負責兩個班級的教學外,其他科目的教師,最多的要負責5個教學班。

      也有一些學校由于師資等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只開放固定“套餐”,“實際上就是變相分科”,一位老師說。

      教學管理如何優化

      付增民是高二(8)班的班主任,也是有著15年教齡的數學老師。這個班級里的學生選擇的3門選考科目是思想政治、歷史與地理,等同于現行高考下的文科生。學生們的壓力分散了,他的壓力反而大了。

      走班制打破了原先的固定班設置,給許多類似交作業這樣瑣碎的小事帶來了難度,更別提班級管理了。“同學們的步調不一致,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都有差距。”付增民表示。組織考試也不簡單,“3門必考科目與7門選考科目都要開考場,考試時間長度也不一樣。”王新曉說。

      付增民以前教文科班的數學,新高考以后,數學不再區分文理科,“對于我們班的孩子來說,數學本來就可能是弱項,這回內容和難度都增加了。”班里不少孩子在數學上花費了很多時間,仍然向他抱怨數學難,成績提高并不顯著,“對我來說,在數學的教學深度和廣度上也要重新把握。”

      文科類綜合考試以往得滿分的可能性極低,選考的“賦分制”使其成為可能。這個變化讓有些老師覺得,“賦分制”縮小了學生間的區分度,造成了高端人才的扁平化。

      離明年的“新高考”越來越近了,付增民們和徐盼盼們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

    ?

    相關鏈接:

    20省份陸續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教和學隨之變
    海南等20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爐 來看看變化趨勢是啥?
    29省份出臺戶籍改革方案 海南放寬落戶條件
    29省份出臺戶籍改革方案?部分地區放寬落戶條件

    ?

    相關鏈接:
    29省份出臺戶籍改革方案 部分地區放寬落戶條件
    29省份出臺戶籍改革方案 海南放寬落戶條件
    海南等20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爐 來看看變化趨勢是啥?
    20省份陸續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教和學隨之變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王善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