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百善孝為先,作為傳承千年的傳統美德,不少公司都把孝順父母作為考核職工素養的軟性指標。日前,許多公司都舉行了慶祝母親節的主題活動,然而面對這些活動,職場人卻表示:想法很美好,現實很尷尬。
一半人不愿意給母親寫信
軟件公司程序員吳先生最近在微信群里收到這樣一條通知:“請部門里的所有人本周內寫一封給媽媽的信,交至XXX處,我們將統一為各位母親預定一束鮮花,屆時和信一同快遞到家中。”這話一出,微信群里立馬炸開了鍋,“我能拒絕嗎?”“我自己給媽媽打個電話就好了。”“鮮花可以有,但是能不寫信嗎?”在這個40人左右的部門中有23人明確在微信群里表示出了反對。剩下的同事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多也如吳先生在朋友圈內發的文字一樣:“嘴上雖然沒有表示,但我的內心是拒絕的!”
吳先生說如果真的要寫信的話,自己也不知道要寫什么好。“平時就和媽媽住在一起,母親節的話會帶她到外面吃一頓、逛逛街吧。寫信這種,還是算了。”他告訴筆者,他的許多同事并不是因為不想給媽媽寫信才拒絕,更多還是因為難為情,“IT部門嘛,本來就是不善于表達情感的男生比較多,讓我們寫信給媽媽,多尷尬啊。”
吳先生的同事表示,自己對于這種活動是堅決說不的,“如果有好事的人偷看了我的信,怎么辦?我覺得公司不應該這樣干涉我的私生活,特別是親情方面。”在他看來,不論是公司還是他自己都應該做到公私分明。
對母親說句愛你不容易
同樣不愿意面對這類活動的還有在外企做白領的小影。“我們公司上周舉行了一次茶話會。”小影回憶起那次舉行的茶話會直搖頭,“場面十分尷尬。”據她描述,上次公司特意為青年職工舉辦了一次以慶祝母親節為主題的茶話會,讓大家一起聊聊家里的事,但是當公司同事們齊聚一堂時,似乎大家都沒什么想說的。
小影告訴筆者,自己不愿多在公司談起親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工作以后和父母漸漸有了疏遠的感覺。她告訴筆者,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忙,和母親的交流變得很少。“上一次說‘我愛你,媽媽’大概是大學時候的事情了吧。”她笑著說。“平時工作的時候,我會經常和同事說‘么么噠’、‘愛你喲’這種玩笑話。和父母說這種話,他們就覺得我沒有長大,不夠懂事。久而久之,相比父母長輩,我現在反倒是和年齡層更近的同事關系更緊密。”
網友“斑斑與少年”對于這點也有同感,他表示自己在處理與同事的關系時要比處理與父母的感情來得更自然,“每天和我相處時間最多的就是我的同事們,一些情感往往不自覺地就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很多工作上的趣事或者煩心事,我不愿意回家后與父母重復交流,這就導致和他們之間的溝通也變少了。”
孝道不宜被強制要求
長期從事人事工作的忻先生表示,對于母親節的活動公司應該從人性角度出發,不應強制執行。“公司舉行這種活動最好因人而異。”他認為,公司舉行類似活動時,應該考慮到員工的個人意愿,“如果員工特別不愿意在辦公室中談及家里的事,那么這樣的活動有可能會起到反效果,給人一種形式大于內容的感覺。”他建議,公司不妨以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為由,給員工放半天或者一天的假,“多給他們時間陪陪父母,才是對他們和父母最大的獎勵。”
另外他也認為,職場人應該在工作之余多花點時間陪陪父母,“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表白。現在很多白領都說自己工作忙,回家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其實這是一種對父母的‘冷暴力’。”真正想要和父母親近,職場人應該不拒絕父母的親近、學會主動與他們溝通。
?
?
相關鏈接:
媽媽大人請受小的一拜:祝您母親節快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