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亦莊線次渠南站被荒地和工地包圍,一條市政路都不通。 曹政攝
網友的一次集中吐槽,讓2010年年底就開通的地鐵亦莊線次渠南站成了北京“最荒涼的地鐵站”。車站被荒地和工地包圍,一條市政路都不通。這個問題折射出北京軌道交通先行引導城市新區發展的新理念,但也暴露出地鐵周邊配套跟進遲緩的軟肋。
“荒涼”地鐵站不止一處
近日,記者乘坐亦莊線從宋家莊站出發,列車行駛到地面后,便能看到沿線新建樓盤逐漸增多,絕大部分都已有人入住。但過了同濟南路站后,周邊商業減少,在建工地增多,大面積土地覆蓋著防止揚塵的綠網。
在次渠南站,下車乘客不到10人,大多從B口出站。順著扶梯上到地面,眼前雜草叢生,坑坑洼洼的地面散布著大小碎石。車站與荒地交接處是一米左右寬的窄溝,中間架起一塊大石頭,往來乘客要踩準了小心翼翼通過。其它的出入口外,要么橫著十幾米的建筑垃圾,要么是一片在建工地,隨時能看到運輸材料的車輛通過。
2010年,地鐵亦莊線開通運營。為何運營5年多次渠南站還如此荒涼?記者獲悉,地鐵施工時會建好出入口和站前廣場,而周邊道路則按級別由交通部門負責安排。對于類似次渠南站這種周邊沒有道路的,也只能先建好地鐵站,未來再由其它單位組織修路。
速度上的不同步,也就讓一些建在待開發或正在開發區域的地鐵站遇到類似問題。記者后來也來到了7號線東端終點焦化廠站。雖然在2014年年底已通車,但車站仍被廢棄廠區和工地包圍,只有西北方向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向市政道路。
該站C口外有臨6路公交車,但記者等了40余分鐘也沒能等來。“運氣不好,等一個小時都可能沒車。”周邊居民說,很多人走20多分鐘到外面坐其它公交車。由于配套滯后,車站周邊非常混亂,不到7米寬的小路兩側擠著百余輛私家車。
車站配套道路遭遇“三不管”
次渠南里是距離次渠南站最近的居民區,也就1公里左右的距離,但進趟車站可不容易。跨過荒地,步行幾百米,到了在建工地,只能走臨時的施工道路;再往前百余米,才到鋪瀝青的柏油路。這附近,次渠南里數十棟居民樓已經建成好幾年,一些樓的外墻皮甚至已經脫落。
“住進小區5年了,去地鐵站必須得走一段荒地。”住在小區的幾位老人對記者說,小區周邊的道路是開發商蓋房時修的,但是通往地鐵站的路卻一直沒人修。
地鐵站周邊荒地該怎么辦?相關部門是否有修路或平整路面的計劃?
記者首先聯系了通州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直接回應:“這不歸我們管,建議咨詢大興區或開發區。”而到了大興區交通局,對方則表示“地鐵建設和區交通局無關,我們只負責公交站”。而亦莊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也解釋,次渠南站位于開發區與通州交界附近,這一站并不屬于開發區管轄范圍內。
郊區地鐵引導新區發展
經多方聯系,記者找到了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當年亦莊線建設的負責人,他向記者透露,當年修建亦莊線甚至是在初期運營時,這條線路不少車站周邊都是待開發或正在開發狀態,但隨著后期開發,車站周邊的住宅、商業項目、市政配套會陸續跟上。
實際上,部分地鐵車站的荒涼,也反映出北京地鐵規劃觀念的變化:是先有人還是先有地鐵?此前,最早一批地鐵是建在居民、商業密集區,改善市民的出行條件,例如地鐵5號線和13號線的規劃與修建,緩解了回龍觀、北苑、望京等地的交通壓力。
但房山線、昌平線、大興線等郊區線,則更多是引導型地鐵:修建之初沿線及車站周邊發展較慢,地鐵開通能支持新城的發展完善。目前,大興線和房山線就已經顯出成效,周邊地塊發展迅速,樓盤密集,社區商業設施也日漸完善。
?
?
相關鏈接:
巴黎清理一地鐵站難民營地 移送超1000名難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