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江蘇大學非畢業班的4463名貧困生收到一個通知,學校對貧困生庫學生開展資格再認定工作,認定方式是學生本人提供當年10月至11月手機消費情況。統計顯示:手機月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學生為4110人,占92.09%;在100-150元消費區間的人數為289人,占6.48%;超過150元消費的人數為64人,占1.43%,極個別貧困生月消費額甚至超過300元。這些貧困生被降低等級或取消資格。(5月8日《揚子晚報》)
平心而論,在流量套餐、家庭短話多種優惠組合下,還有短信、QQ、微信等新型聯絡方式,大多數人的話費多在每月100元以下,150元的月話費確實太多,貧困生300元的話費更是超出一般人預料。
助學金是國家對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資助,體現了扶危濟困的公益精神和保障教育公平的公共道德,但大學校園學生眾多,來自四面八方,貧困生認定是各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由于范圍廣、數量大、監管難,貧困生庫難免摻入一些并非真正貧困的學生。被稱為“裝窮貧困生”。
一般說來,真正的貧困生會精打細算,要將補助金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月話費150甚至300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顯然難以服眾。而“裝窮貧困生”一面偽造虛假家庭材料采取各種手段冒領助學金,一面將其肆意揮霍,不僅搶占了真正貧困生的資助資源,還助長了部分學生弄虛作假、不講誠信的不良風氣,更使得國家幫扶政策大打折扣。
據報道,從2013年開始,江蘇大學嘗試每年以手機消費調查的方式對在庫貧困生進行資格再認定,2015年的認定方式是學生本人提供當年10月至11月手機消費情況,考慮到畢業生正處于找工作階段,調查對象面向非畢業班貧困生。可見這個大數據處理不僅注重數據采集均衡,還剔除了特別情況,結果比較科學合理,故而得到了大部分網友的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精準識別貧困生,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剔除“裝窮貧困生”,消除貧困生數據庫里的不實數據,不斷追蹤,及時修正,扶正祛邪,是落實扶貧政策從“大水漫灌”向“精確滴灌”的重要轉變。充分發揮扶貧政策的巨大威力,讓貧困生真正享受到政策溫暖,乃精準扶貧題中之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