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的四名市民遇到一件蹊蹺的事情,在同一天內,他們相繼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通知他們的信用卡正在廣東刷卡消費,而他們四人卻都在海口。四人的遭遇為何這么巧合呢?“我們有一個共同點,曾在那家餐廳刷卡消費過。”受害人孫先生說。目前,海口市公安局龍華分局金貿派出所已經介入調查。
蹊蹺1在海口上班收到在粵刷卡的短信
5日下午15時左右,市民孫先生正在位于海口市龍昆南路的單位上班,突然手機連續響了幾聲,因為手頭上正有活,孫先生沒有立即拿出手機查看,當他忙完查看時,傻眼了。
“我收到7條銀行發來的短信通知,他的信用卡正在廣東一超市的POS機上刷卡消費。”孫先生激動地稱,他的信用卡可透支余額為17000多元,對方第一次試圖刷29000多元沒有成功,第二次把金額降到9千多元,刷卡成功。對方又試圖再刷一筆9千多元,但因為超過余額沒有成功,對方又用先前降低刷卡金額的方法反復嘗試4次,又成功刷走2筆。“他們總共刷了7次,3次成功,盜刷總額為16988元。”
孫先生發現自己信用卡被盜刷后,立即趕到發卡銀行處理,工作人員幫他辦理了相關“爭議交易”的手續。“銀行熱線的客服表示需要15個工作日才有處理結果,到時才知道我的錢能不能追回來。”
可是讓孫先生意外的卻是,他在銀行遇到一名大姐也在辦理相關手續,兩人一交談才發現遭遇相似,信用卡都在廣東被盜刷。“那大姐損失了三千多元,我們從銀行出來后,就分頭各自去居住地所在的轄區派出所報警了。”
蹊蹺2 3名受害人派出所相遇曾在同一餐廳消費
“我是做財務管理的,平常比較關注賬戶安全,也看過一些盜刷的案件報道。”孫先生認為,出現這種盜刷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刷卡消費時卡片信息被人盜取,因此在銀行時,他專門看了那位大姐的刷卡記錄。“那大姐的記錄與我的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在同一家餐廳消費過,前后相差三天。”
離開銀行后,孫先生急忙趕往金貿派出所報案,他又遇到兩名與他相同遭遇的受害人,其中受害人陳先生所持的信用卡與他的卡是同一家銀行。為此,孫先生又特別留意了陳先生的刷卡記錄。
“我是27日晚上20時03分刷卡,他是20多分鐘后刷卡。”孫先生稱,他和陳先生都是在玉沙路的一家餐廳刷卡消費的,和在銀行遇到的大姐一樣,也是同一家餐廳。而且他還發現一個情況,陳先生在該餐廳刷卡后,是最后一次使用那張信用卡,不像他還在別的地方使用過。
孫先生稱,在派出所報案的另一名受害人,也跟他說曾在那家餐廳消費過,但是他沒有看到對方的刷卡記錄,目前還不能夠確定其說的是不是真的。不過他還是懷疑,他們的信用卡信息可能在那家餐廳泄露了。
蹊蹺3 派出所一天接四起盜刷案目前正在受理調查
新聞鏈接
早前便有國內媒體報道稱,事主在餐廳消費時被餐廳工作人員使用磁條測錄儀復制了銀行卡信息,再將所竊取的銀行卡信息制作成偽卡,以此從事信用卡詐騙犯罪活動。
2015年,紹興不少市民在網上吐苦水,銀行卡沒離身,卻莫名其妙地被刷掉一大筆錢。這些受害人有個共同點——都在紹興Uncle 5餐廳消費過。這場系列性銀行卡被盜刷專案涉及金額300余萬元,牽涉到100余名消費者。
如何防止銀行卡被盜刷?
業內人士曾支招:
首先,將容易被“破解”密碼的磁條卡換成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
其次,養成儲蓄消費儲錢兩卡分開的習慣,消費的卡里一般不要多放錢,用于儲蓄的銀行卡最好不用于消費。而用于消費的卡片中,按需存入金額,這樣即便是遭到盜刷,損失也在可控范圍之內。
第三,建議在銀行開啟消費提示功能,如短信提醒或是微信提醒。“如果有消費記錄,可在第一時間知道是否被盜刷,避免更大額的損失。”陳經理說
如果上述層層“關卡”也沒能截住犯罪分子的黑手,那么就要使出最后的殺手锏——第一時間告知銀行凍結銀行卡,并及時報警。
?
?
?
?
?
?
?
相關鏈接:
大爺去世沒留銀行卡密碼 家屬取款證明難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