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百年前,魯迅先生寄語中國青年:此后若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國破危亡之際,為真理正義披荊斬棘,為對抗封建糟粕視死如歸,“五四”運動力挽狂瀾。從此,青年,崛起!一百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厚望當代中國青年: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2016年“五四”青年節期間,中國青年網特別推出“中國夢”踐行者“五四青年獎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系列人物專訪,與網友分饗火熱拼搏的青春勵志故事,汲取向前的精神力量,感召青年們胸懷祖國和人民,奉獻社會和他人,成為大有希望、大有作為的一代驕子。
“中國夢”踐行者“五四青年獎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系列人物專訪第五期
“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的價值并不在于到條件更好的地方去,而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主任雷斌談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對科技人員提出的期望——“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
雷斌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數據網格系統副總設計師,擔任了我國遙感衛星二十四號等多個型號衛星工程應用系統或地面系統的副總設計師,也是我國遙感衛星地面處理與應用技術領域杰出的青年學術帶頭人。這些頭銜和榮譽,對雷斌是壓力也是動力,他坦言,自己能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深感自豪。
冷板凳,科研工作者需要能坐得下去
2013年7月,甘肅敦煌附近的戈壁灘上,萬里晴空,烈日曝曬,但是這正是做衛星同步地面觀測的好天氣。此刻,雷斌和他的同事正在這里做外場實驗。
雷斌和同事正在做外場實驗。雷斌供圖
“很多人認為在中科院工作的只要在實驗室推推公式、發發文章就行了。在我們所,哪有那么悠閑啊。”雷斌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這還不是最辛苦的。我們還有去做微波定標實驗的同事。12月,內蒙古大草原,北風刮得人臉上生疼。衛星常常11至12月發射,外場實驗就在12月、1月這些草原氣候最惡劣的季節。我們的年輕人,在這里一呆就是三個月。”
如果沒有事先聯系,我們很難將眼前這位儒雅的青年學者與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項目的副總設計師聯系起來。可正是這樣一位75后青年學者,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等獎項的獲得者。
他帶領的團隊率先開展了多星多傳感器地面綜合處理與應用系統體系結構研究,解決了異構環境下不同傳感器體制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建模中的統一定義與集成,實現了中國遙感衛星全系列幾十顆衛星在一套地面系統支撐下的一體化運行和應用服務能力的滾動提升。
因為工作中的突出貢獻,雷斌獲得了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勵。但他并沒有在成績面前停止前進的腳步。在“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雷斌精益求精,進一步改進系統架構設計,主持研制的衛星數據處理平臺,成為了建設我國未來對地觀測衛星地面系統技術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