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李雙溪 吳光于 許晉豫)收到的禮物是一鍋夾生飯、一個蒼蠅拍、一個蝸牛玩偶,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場惡作劇。可如果接到這些禮物的是一些地方的職能部門“一把手”,而且面對電視鏡頭時,“臉紅出汗”的情況或會時有發生。
近年來,電視問政節目在一些地方相繼開播,各種“奇葩”禮物也在直播現場由群眾送給參與的問政官員。“辣味十足”的禮物背后,往往是有“故事”的。
“奇葩”禮物背后的“故事”
近日,在一條網帖中,名為@天涯一葉的網友盤點了各種電視問政節目中出現的“奇葩禮物”——那些“最直白”“最沉重”“最辛辣”的禮物背后,是一個個讓人思考的故事。
——“最直白”的禮物:蒼蠅拍。3月27日晚,廣西南寧市《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直播現場,面對曝光的公務員上班炒股、斗地主、有車一族入住廉租房、蓋一次公章“收費”2000元等問題,多名市民當場抨擊指責,其中一名市民還給到場的縣委書記們送上“蒼蠅拍”,期盼這些官員能嚴懲腐敗以正風紀。
——“最沉重”的禮物:夾生飯。4月29日,在四川省西昌市“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現場,黃聯關鎮村民把一鍋米飯送到了西昌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魏明奎的面前問,這鍋米飯,味道怎么樣?”魏明奎嘗了一口說,夾生飯、不好吃。
由于電壓不穩,當地村民們煮飯經常煮不熟,停電等情況也時有發生。魏明奎給出了解決方案:西昌電力公司農網改造是近兩年才開展的,存在手續環節多、施工管理差等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將在今年8月解決。
——“最辛辣”的禮物:蝸牛。在溫州市電視問政的節目現場,鹿城區西面入城口主干道仰義至雙嶼路段的道路施工進程緩慢,按原計劃,本該2015年初完工的工程,到了年底還只有三分之二在施工,工程被市民諷刺為蝸牛工程,而鹿城區副區長黃定恩也收到了群眾送上的一個蝸牛玩偶。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燕繼榮表示,“奇葩”禮物往往是群眾長期關注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是人們“刺激”官員“臉紅出汗”的一種方式。雖然有些可能經過事先策劃,但其用意在于推動問題盡快解決,是電視語言的一種有效表達。
辣味十足的禮物 “嗆痛”懶政官員
銀川市《電視問政》制片人賈蕊介紹,《電視問政》征集的群眾意見既是普通市民遇到的“糟心事”,也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市民反映的訴求大多是“家門口的那些事兒”,包含住房交通、環境衛生、醫療教育、政府規范化服務等多個方面。
其中容易解決的問題,大多原因分明、權責清晰。而難以解決的問題,據銀川市紀檢委監察局副局長王玲介紹,一方面是因為客觀因素限制,例如一些新建小區因入住率不高,無法開通公交線路;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市民的訴求已經列入城市規劃,問題解決尚需時日;再者就是問題觸碰到體制機制問題,非相關部門能力所及。
四川西昌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陽光問廉”中群眾送來的夾生飯、村里的飲用水等“禮物”涉及老百姓用電難和飲水安全等問題,都是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但背后仍然折射的是個別黨員干部為民服務宗旨意識淡薄的問題,個別單位存在“庸懶散浮拖”“為官不為”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
“西昌開展‘陽光問廉’活動試點,就是要搭建群眾監督和媒體監督新平臺,架起政府與群眾之間新橋梁,推動西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的目的。”西昌市紀委書記蘭劍說。
專家:民意表達通暢,監督渠道還需多元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王曉紅表示,“奇葩”禮物是百姓情緒的一種表達,非常直觀形象,從傳播的效果看會更加引人關注。
“電視問政做得好,一般都是‘一把手’工程,需要當地的‘一把手’的強力推動,所有部門共同參與才能推動問題解決。”王曉紅說,“如果不是‘一把手’出面,也將出現互相推諉,亂踢皮球的情況。電視問政也會流于形式。”
很多電視問政效果好是因為在電視鏡頭前,無論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公眾都成為了負責任的社會人,他們的行為會更趨理性。但也有這種情況,領導在節目現場往往承諾“馬上就辦”。
但節目過后,就拖延怠工,如果沒有跟蹤追問的話,很多“馬上就辦”就會成了空頭支票。“因此,定期跟蹤處理進展,追問解決情況,就非常必要了。”王曉紅說。
燕繼榮表示,在實踐中,往往群眾的心聲沒有及時有效地反映到行政職能部門,導致了群眾不滿。缺少多元化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渠道,導致了電視問政本身成為了熱點欄目。
專家表示,電視問政作為一種媒體參與民主監督的方式,具有現實意義,但不應該成為反映民生問題的單一渠道。否則官員收到的禮物會更加“辛辣”。因此,應該增加聽證會、市長熱線、網絡投訴等輿情渠道,讓民意表達通暢,及時解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于缺少解決條件的問題也要及時反饋。“變被動‘救火’為主動服務。”燕繼榮說。
?
?
?
?
相關鏈接:
市民奔波數月補證成難題 "問政海口"發帖求助成功解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