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浙大化學系教授、博導,帶出了32個博士,41個碩士;他,27歲時發表在國內刊物的論文全國排名第六,現在從事研究的專業領域——離子色譜分析,全球發表數排名第一,SCI收錄排名第三;他,還是省政協委員、省民進常委及農業環境資源專委會主任。他,就是朱巖。習慣了他平時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在講臺上孜孜不倦授課的模樣,我們現在或許還需要習慣這位 53歲浙大教授的另一個身份——跑者。
50歲開跑,跑了兩次半鐵、兩次百公里越野、
四次中短途越野、五次全馬、六次標鐵、十一次半馬……
步入半百之年
朱教授真正開始他的奔跑
50歲你會在干什么?享受天倫之樂?坐等退休享受愜意人生?“人生許多事情如果再不去嘗試,以后或許再也沒有機會了。”朱巖說。于是,2013年12月,50周歲的朱教授參加了人生第一個戶外運動比賽——杭州西部越野賽。從此和跑步結下不解之緣。
30年前的朱教授拿到過杭州大學校運會跳高第一名,但長跑一直是運動里的短板。
而剛剛開始跑步時,因為擔心跟不上年輕人的速度,朱巖只敢和學生們一起偷偷跟著西湖邊的跑團跑,沒想到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賽而且是全程,就跑了3小時44分。
參加鐵人三項賽,因為擔心比不下來丟人,朱巖沒告訴家人,也沒告訴實驗室的學生,甚至連裝備也不齊全。然而,就是這樣,騎著借來的美利達R903入門級公路車,近視的他戴著借來的平光泳鏡在海里游了1500米,最后居然以2小時50分完成了比賽,比之前定下的關門前完成比賽的預期快了一個多小時!
這樣的成績,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完賽后,朱巖開始相對有規律的跑步訓練,“越野并不是走路、爬山,更需要的是跑步訓練”。每周兩次的白堤、蘇堤來回9.7公里,各種俱樂部的夜跑和約跑活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兩次半鐵、兩次百公里越野、四次中短途越野、五次全馬(包括兩次山地全馬)、六次標鐵、十一次半馬。2年多時間,朱教授邁開腳步,不知不覺跑出了3000公里的精彩酷炫!
外出開會“走到哪跑到哪”
工作鍛煉雙管齊下
翻看朱巖教授的朋友圈,很大一部分都是參加各種比賽和運動的心得。這兩天,朱教授奔波于紹興調研,但絲毫沒有落下鍛煉。工作之余順道騎行紹興,為即將到來的鐵人三賽做準備。
這就是朱巖在繁重工作之余保持健身的秘密——將外出工作或者旅游和比賽相結合,雙管齊下。每周朱巖都會帶領浙江大學校友會求是跑馬會的跑友們在周二和周四跑上10公里,周末進行LSD(長距離慢跑)練習或者參加比賽,遇上外出開會的時候,他就“走到哪練跑到哪”,都分不清是“開會的時候順便比賽,還是比賽的時候順便開會”了。
他每次去南京開會,都會騎行300公里從杭州到南京,以至于每次開會,同行、朋友都會問他是騎車還是跑步來的;到日本東京參加國際會議,會趁著興致穿著短袖從吉田市直接爬到富士山頂;甚至出差海口也會騎著自行車3天繞行海南600公里,然后再跑一個海口全程馬拉松,還獲得了年齡組的第五名。
而西溪校區的家、實驗室,和上課的紫金港之間約十公里的距離,是朱巖每天最好的戶外鍛煉場所。“時間充裕時可以跑步,時間緊時可以騎行,沿著余杭塘河邊的游步道,不僅沒有交通燈和機動車,還有非常好的環境,不會堵車綠色出行,而且比開車或公交要快得多。”
在朱巖看來,關鍵是把鍛煉放在什么位置,有心最重要。“喜歡跑步自然會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出鍛煉的時間,同時身體好了,工作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學生們心目中的男神
長跑成績超越90%以上青年人
“老年人爆發性比不上年輕人,易受傷,恢復慢,反應也遲鈍。”盡管朱巖開始跑步時已邁入人生的后半段,可是他的成績已經很大程度超越年齡的局限,把年輕人都遠遠甩在了后頭。按他的話說:“現在的我,已在長跑中超越90%以上的青年人。”而這一切,對于早幾年的他是不敢想象的。
在他輝煌的成績單上,朱巖全馬成績最好可以達到3小時19分,這已經達到了波士頓馬拉松的標準,半馬成績約在1小時30分至1小時35分之間,而八次鐵人三項賽中,分別取得了年齡組的兩次第1名,一次第2名,一次第3名,和兩次第6名。
在浙大,朱巖是學生們心目中的男神,也是挑戰的對象。但教授的好體力往往讓這群博士、碩士不得不另立賽制規則。“我們有時候游泳比賽,3個學生 3×100接力,我一個人游400米,還不許用自由泳,得跟他們一樣是蛙泳,就這樣‘放水’的情況下,有時候都比不過我!”朱教授笑說,“還有位畢業的博士說我太難超越了,要過50年再跟我PK。”
生命不息,步履不停。“希望自己還能帶動更多的同學和老師們參加鍛煉,并一直跑下去,跑到90歲!”今年他在微信上寫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