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數百項重要改革成果。央廣網策劃推出《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專欄,全方位梳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理論表述及形勢論斷,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精神進行深度解讀。
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習近平指出,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
習近平強調,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專家解讀】需求側是車子油門 供給側是發動機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認為,總書記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的論述客觀深入地闡明了供給和需求這對矛盾在經濟運行和經濟增長中各自所發揮的作用。
滕泰說,從短期來看,需求對經濟增長有很大影響,三駕馬車包括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大需求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實現的出口。需求非常重要,是影響經濟短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滕泰認為,從更長的時期來看,供給會創造需求。他舉例說,在幾百年前,沒有汽車的時候,人類也想要跑的快,但是無法實現,而有了汽車這種有效供給以后,才真正創造出了這個需求。再比如,在喬布斯創造蘋果手機之前,我們對智能手機的需求為零,但是新供給創造了新需求。
如果是調節短期經濟運行的波動,可能會更多去調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些需求側。但要激發經濟長期增長動力,解放生產力,增加經濟增長動能,就需要從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才能培育新動能。滕泰說:“打個比喻,當駕駛員把車子油門踩到底了,車子依然還在減速,那么他就會停下車看看發動機是否出了問題。這個油門就是需求側,而發動機就是供給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