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2時左右,重慶兩江新區軌道鴛鴦站旁的麥當勞金開大道得來速餐廳員工誤將消毒液當開水,用來沖兌飲料,到餐廳吃午飯的馮先生父子倆喝過該飲料后中毒入院。
目前,兩江新區相關管理部門仍在調查之中。馮先生4歲的兒子已經出院,在家觀察,馮先生則仍在重慶大坪醫院接受治療。
是經營體系問題還是個別操作不當
“本來帶小孩去麥當勞餐廳吃飯,就覺得那里比較安全、衛生,誰知道出現這樣的情況。”5月18日下午,《工人日報》記者來到大坪醫院,看見三名兩江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的執法人員正在跟馮先生了解事情經過。馮先生表示,這是事發后相關部門第一次向他了解情況。記者在現場看到,馮先生輸的是保肝藥物。“目前,味覺還沒恢復過來,驗血結果顯示肝區有異常。”他說。
“我當時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找到營業員,營業員說他們誤將雙氧水當熱開水做成了飲料,但隨后過來的經理立馬否決這一說法,稱不是雙氧水,而是消毒水。”馮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喝下去的消毒液成分含有雙氧水。同時,他還稱,當時就醫的時候,醫生要求麥當勞提供消毒液的樣本、說明書,好對癥下藥,但對方一直拒絕提供。
“麥當勞首先應該解釋清楚,整個麥當勞經營體系是否都是消毒和經營在穿插進行?其次,麥當勞為什么不能提供消毒液的構成成分,是否如營業員所說是雙氧水?最后,發生了食品安全事件,麥當勞是否能做到不分中外顧客一視同仁?”馮先生說,如果對方不能解釋清楚這幾個問題,他會一直堅持向麥當勞討要答案。
麥當勞方面稱純屬員工操作不當
帶著這些問題,5月19日上午,《工人日報》記者與麥當勞的工作人員劉女士取得聯系,劉女士告訴記者,現階段首要任務是將馮先生治好,她們會承擔相應責任,其他相關事項待馮先生痊愈之后再做討論。
劉女士表示,目前,她們已經向醫生出示了涉事消毒液的相關材料,她還告訴記者,麥當勞整體不存在消毒與備餐經營穿插進行的情況,馮先生遭遇的這一事件純屬員工操作不當,至于如何對相關人員追責則是麥當勞內部的事情,不方便透露。此外,記者還從劉女士那里了解到,目前,該涉事餐廳仍然在正常營業。
5月17日,重慶市兩江新區宣傳部發布“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關于麥當勞‘消毒水中毒’事件處理情況”通報。該通報表示,接到群眾反映后,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對該店進行了檢查,發現該店操作人員違反操作程序,誤將稀釋后的消毒粉(二氯異氰尿酸鈉)250毫升當作飲用水兌入1杯熱巧克力飲料中供就餐人員飲用(飲用80毫升)。該監管局表示,將對該事件進行徹底調查,對違法行為依法查處。
食品安全問題漏洞急需彌補
“麥當勞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如果真的運行體制出現經營與消毒穿插進行的情況,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馮先生說,如果只是個案,那么麥當勞標準化作業程序的執行程度應該打一個問號了。
“此次麥當勞‘消毒水中毒’事件,暴露了當下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重慶天伸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龍海表示,麥當勞作為一個品牌形象較好的跨國企業,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理應有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出現此類事件,無外乎兩點原因:一是本身規章制度存在漏洞,店員理解模糊,造成工作失誤;二是店員自己明知有嚴格的操作程序,還一意孤行,造成不當操作。“從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來看,麥當勞有可能是進行消毒與經營穿插進行。”周龍海說。
“除了麥當勞方面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之外,它本身的經營鏈條鋪得比較開,發生安全事故后,層層上報的速度相對較慢,這是麥當勞處理相關問題反應滯后的重要原因。”周龍海還認為,食品安全問題一旦發生,相關部門應該立即責令其停業整改。但此涉事餐廳,發生事故后仍在繼續營業,本來就不符合相關規定,說明相關單位和麥當勞方面對此事的重視程度不夠。
周龍海建議,為避免類似的事情繼續發生,應該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傳力度,引起餐飲行業經營者的足夠重視,對相關規章不明確的要做明確說明,同時相關管理部門也要加強行政管理力度,用行政手段嚴懲侵犯消費者健康權的行為。
還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此事件暴露了麥當勞方面經營管理和員工培訓上的漏洞,此外還暴露了相關行政部門管理的寬松。
“對于事件發生后,有關方面可能存在的反應滯后,我們也要著手調查。”此間相關部門執法人員表示,事情真相正在進一步的調查之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