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5月22日電(陳溯)“別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都在推動制造業復蘇,但我認為智能制造只有中國能成功,因為中國已經建立起最龐大的制造業體系。”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上海中昊針織有限公司總裁高寶霖如是說。
有關調研顯示,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人民幣匯率三項因素對中國代工企業經營的壓力系數分別從2010年的55.56%、52.10%、32.95%猛增到目前的81.43%、81.67%、48.11%。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東南沿海頻現代工廠倒閉的消息,曾一度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面臨“地位不保”的危機。
面對這一市場環境,高寶霖為何對“中國制造”仍然充滿信心?這種自信或許正來自上海中昊針織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代工工廠面對困局卻逆勢大步向前的業績。
上海中昊針織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大的襪子代工公司,在同行業代工工廠效益下滑、陸續倒閉的環境下,中昊針織的出口額卻實現了自2013年以來連續三年約30%以上的大幅增長,2015年出口額達2.36億美元。
而中昊針織的“機器換人”計劃也正是始于2013年。
三年前,一位在土耳其做生意的朋友向高寶霖推薦了一款意大利襪子生產機器,由于擔心技術被學到,當時這家意大利企業并不想把機器賣給中國人。在充分了解到這款機器的技術優勢和穩定性后,高寶霖下決心購買,并洽談成功。他計劃三年內花費6億元人民幣購買1200臺機器,以實現“機器換人”。
目前,中昊針織的一個工人可以同時操控68臺機器,用工數量從以前的2400人縮減至400多人。近日接受采訪時,高寶霖說,到今天,中昊針織的人工成本已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機器換人”是代工廠轉型升級的選擇和步驟之一,從勞動密集向智能制造轉型將有效規避由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代工競爭力下降的風險。高寶霖表示,中昊針織已經成為一家高科技公司,由機器生產的襪子一次成型,質量更過關、穿起來更舒適,外國很多大品牌正是基于這一技術保障而成為中昊針織的長期客戶。
高寶霖提出,技術升級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要實現智能改造,資金是最重要的一環,“希望國家能夠擴大投資實體,在就地轉型升級、機器換人的智能化過程中加大銀行的中長期貸款支持。”
除了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中國的代工廠也正試圖向產業鏈上游轉移。發展至今,中昊針織從簡單代工發展為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即能夠為客戶提供產品設計方案,進而制造生產客戶品牌的產品。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建立自主品牌、成為OBM(原始品牌制造商)是所有代工企業追求的終極階段。高寶霖也深知品牌對銷售的重要性,中昊針織承接的所有訂單無一不是來自國際知名品牌的客戶。盡管建立品牌的誘惑極大,但高寶霖卻表示,做企業要心無旁騖、“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只專注做代工,建立自主品牌還需要等待時機。”
目前,中國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都已經開始了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步伐,廣東省珠海已經有40%的企業通過“機器換人”縮減了用工,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嘉興市已經有4224家企業完成了“機器換人”技術改造……據高寶霖介紹,目前國內的制襪行業中只有兩三家實現了“機器換人”,但他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機器換人”會在業內得到普及。
?
?
相關鏈接:
錢克明:今年中國外貿回穩向好有基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