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房屋后人介紹普通墻體上有文字組成的“字體畫”。廖靜 攝
圖為古厝內斑駁的墻體。廖靜 攝
在一座閩南風情十足的紅磚大厝前,福建泉州南安市洪瀨鎮的一位六旬老人謝聰敏因祖厝部分木雕墻體失竊,而懊惱不已。
閩南古厝受世界多元建筑影響,呈現出奇特的傳統古建筑裝飾形態,其華麗多姿的裝飾紋樣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和藝術內涵。但中新網記者連日來探訪發現,泉州這些沒有納入文物保護的古建筑,營造了厚重僑鄉韻味,卻處境尷尬;不少古厝已經破敗不堪,甚至大量失竊。
新加坡華僑富商謝允成是南安最早捐資興辦文化教育的華僑之一。1901年間,他先后在家鄉捐資建設第一所新式學堂和一座基督教堂,被當地民間譽為“洪瀨教育第一人”。
圖為古厝內失竊的墻體,只剩下空缺的部分。 廖靜 攝
謝允成故居,位于南安市洪瀨鎮最偏遠的一個鄉村——葵星村,也是謝氏家族的祖厝。記者24日來到這座故居看到,建成于1892年的故居,經歷100多年滄桑,外墻依舊鮮艷如初。
佇立墻外,紅磚古厝屋檐上一只石獅子已失竊,彩塑泥人部分已經脫落,但石柱、浮雕等每一處細節還依稀可見建筑的精湛工藝。身為謝允生曾孫的謝聰敏說,已將兩扇重約1噸的木門以及屋內古木家具保護起來了,這些都是漂洋過海從東南亞運回來的。
據謝聰敏介紹,他是從這座古厝里長大的,如今后人太多,可大部分已經搬入城市,祖厝無人看管。原先他母親住在古厝附近,上個月母親去世后,無人看管的房子半個月內就失竊了十多件雕有人物和生活圖景的木質墻體。
謝聰敏說,長久以來,宅子只能空置著,雖然幾十年前就有一些文物商人出數十萬元人民幣的高價買其中一件雕花太師椅或雕花墻體,可后人不忍祖輩心血付之東流,都拒絕出賣。
“這幢房子比如今保護得當的蔡氏古民居建得更早,建筑技藝也不遜色。”謝聰敏說,但是由于位置比較偏,并沒有納入政府的保護范圍;如今頻頻遭竊,不僅破壞了房屋原有的歷史風貌,也讓房子看起來更為破舊。
像這樣的百年古厝面臨失竊和年久失修等問題,并非孤例。
在位于泉州市中心不遠處的古宅——王順興信局的“奇園”,記者看到,除了后人還住其中一間外,其余房間都閑置著。這幢房子的鄰居陳如榕老人說,這幢具西洋風情的房子現為一個休閑會所,更早之前曾遭多次盜竊,被盜走很多古物。
在王順興信局南側,還有一座閩南古厝,也是王順興信局的一部分。厝內雜草叢生,門樓屋頂部分坍塌,已成危房。
當地鄉村還有不少上百年的古厝也面臨同樣情況。當地人說,不少華僑捐建的祖厝開始得到修繕,而更多的祖厝逐漸荒廢;部分后人不愿意看到祖輩的心血付之東流,都拒絕出賣,卻頻頻遭竊。
“曾祖父也是地方名噪一時的華僑,他的故事如今記錄在南安教育志、洪瀨僑志等地方史料中。”謝聰敏認為,像謝允成故居這樣保留僑鄉記憶的古厝應該被好好保護起來,但后人因財力與人力不足,只能做最簡單的防雨等保護措施,因此期待政府支持留住這一份即將逝去的“鄉愁”。(完)
?
?
相關鏈接:
“跑男”今晚變身-“保安團” 一起飆閩南歌(圖)
推動瓊劇融入閩南語戲劇文化圈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抵臺 用閩南語向大家問好(圖)
閩南數千香客準備幾十只豬羊和貢品齊拜天公(高清組圖)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