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亞5月25日電題:三亞農民的“生態自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村里沒有一棟違法建筑,珍愛“綠水青山”是村規民約,擁抱“金山銀山”的美好愿景漸成現實。
走進海南三亞中廖村,滿眼的翠綠讓人心曠神怡,池塘里魚兒嬉戲,荷花粉紅,整潔的棧道蜿蜒在溪水邊的竹林里,近處的亭臺水榭,遠處的稻田耕牛,猶如一幅畫卷。“有外國游客專門來到村里旅游哩!”村里大榕樹下賣水果的攤販開心地說。
三亞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每年大量游客和“候鳥”人群的到來,讓當地住房需求旺盛,大量沒有經過規劃而私自建設的違法建筑,一度侵蝕著城郊許多原本美麗的村莊。
“村里環境這么美,不能圖一時之利。”中廖村黨支部書記林澤良向記者講述“慢”發展的后發優勢:半個小時車程內,有機場、兩大著名海灣、兩家5A級景區,守護好村里土地和生態環境,科學規劃,為子孫后代留下空間。
因為美麗的生態環境,這個黎族村莊每到周末都會吸引游客前來參觀。“我們對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林澤良說,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村里正在做規劃,按照建設美麗鄉村和全域旅游的發展目標探索產業發展。
與中廖村類似,緊鄰三亞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的博后村,幾乎沒有一棟房子高過椰子樹。“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不能賣,要留著以后自己發展。”村民蘇吉麗對記者說,村里沒有一棟違法建筑,盡管“有很多外地人想買地建房”。
原本主要種植水稻和瓜菜的博后村,已找到一條實現綠色發展的致富路——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種植玫瑰。
“我家租給玫瑰谷公司3畝地,每畝年租金3300元(人民幣,下同),我在公司工作每月工資4000元左右,另外還有種植玫瑰的分紅。”蘇吉麗高興地說,家里一年僅她一人種植玫瑰就有約10萬元收入。她告訴記者,該村近200人在玫瑰谷公司當工人種玫瑰,其余大都在附近旅游企業工作,自家的收入在這個3000多人的村子里屬于中等水平。
緊鄰三亞城區的檳榔河村,多年來一直探索發展鄉村旅游。這里村道整潔,樹木繁盛,穿村而過的河流清澈見底。“村民們非常清楚生態環境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環境意識都很強。”村黨支部書記黎獻說。
“三亞一些村子前幾年賣土地給外地人建設違法建筑,現在被拆除后建筑垃圾處理起來很困難,這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林澤良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破壞了,以后怎么好好發展呢?”
林澤良之問,正是三亞市官方之所思。以自然生態為傲的三亞,經過多年快速發展,近年來也面臨不少環境和“城市病”等問題。自2015年以來,三亞市開展系統性的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及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城市建設,2016年,三亞將投資37.7億元實施18個相關項目的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