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西北工業大學教師
5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省伊春市考察調研。總書記十分關心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產業轉型發展和職工就業安置情況。他強調,林區轉型發展既要保護好生態,也要保障好民生。(5月24日新華網)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國生態資源總體不占優勢,當前還面臨著生態破壞嚴重、生態災害頻繁、生態壓力巨大等突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堪稱順應人民群眾“盼環保、求生態”新期盼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林業發展模式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的重大轉變,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當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并不代表就必須以犧牲林區工人的生活來源為代價。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林區轉型發展過程中要采取措施,搞好幫扶、做好低保工作,確保林業工人平穩轉型、生產生活上有序過渡。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階段,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必須固守民生底線,解決好林業工人的平穩轉型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業產業也是現階段最適合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林業工作不僅僅是造好樹、防好火,更應積極利用森林資源為林區人民、為整個社會創造財富和多重效益。比如說,一些林區就可以因地制宜,支持鼓勵貧困人口種植特色經濟林,發展林下經濟與木本油料產業。讓資源變資產,不僅能夠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也能夠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更豐富更優質的林產品,讓林業更好地服務人民。
《尚書》有云: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對所有工作來說,保障民生都應成原則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若能秉持“心中有民”根本立場,想方設法走好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在“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老有所養”上下大功夫,不僅民生會有大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無形中也有了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們要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經濟新常態語境下,消費結構變遷、傳統發展方式等都制約了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唯有堅持保護森林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才能為林區人民創業增收打開新路子創造新條件。而不管是林區轉型發展,還是全面深化改革,都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固守民生底線,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