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發布”微信公號5月25日消息,上海市網信辦正深入開展“招聘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行動,在調查核實、固證備查的基礎上,先后約談應屆生招聘網、若鄰網、51job、百姓網等4家招聘網站。
竟發布賭場招聘信息
市網信辦在約談中強調,招聘類網站要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嚴格的內控制度、完善的舉報受理制度,杜絕虛假有害信息通過招聘平臺向社會傳播,并鼓勵網站在落實實名注冊、對招聘企業資格資質認證方面,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
另外,在對網站備案信息核查過程中,市網信辦發現51CMS網、輕招聘網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51CMS網存在虛假備案的情況,且發布的是澳門賭場招聘信息;輕招聘網負責人稱網站無人管理,已被閑置。市網信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已請通管局注銷備案并關閉網站。
日前,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查處第二批200家嚴重違規失信招聘網站。
企業違規失信永久拉黑
對此,百姓網昨天回應,網站已經落實了用戶實名制認證,并且注冊的手機號碼會經過百姓網的內部黑名單過濾,篩選后的合格賬戶才能最終成為百姓網用戶。針對企業用戶,百姓網上線企業資質認證體系,并積極與相關監管部門展開密切合作,例如與屬地市場監管局試點進行企業信息政府公示,實現線上企業資質與線下政府監管信息的數據互通。同時,還創建了欺詐企業黑名單,企業違規失信行為一經核實,永久拉黑。
除了匹配高質量的信息審核團隊以外,在具體的信息審核機制上,百姓網設置了違規失信舉報機制。用戶如果發現網站上的招聘信息內容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違反百姓網的相關發帖規范,可以點擊“舉報”反饋給百姓網,網站會有專人在1個工作日內核實處理。
其他被約談的3家網站則表示,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倒查、補短板,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落實企業在管理中的主體責任,并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新聞延伸]
網絡招聘中過半求職者曾遇“黑手”
昨天,記者采訪了本市公益性招聘網站“上海公共招聘網”。據其透露,至今網站已經發布了70多種求職陷阱。而在對求職者的調查中還發現,網絡招聘中有過半求職者遇到過“黑手”。
試用期陷阱列首位
小周在某招聘網站應聘的是某外企人事經理,試用期轉正后月薪8000元。入職伊始,公司總經理就坦言公司人事管理紊亂,希望小周能重整公司制度。結果小周花了兩個月時間對公司人事制度進行梳理,卻發現試用期滿前自己的電腦被鎖定,權限被限制。公司辭退她后,又重招了人事經理。一名老員工事后告訴小周,他們公司每年都玩這樣的“新人換舊人”把戲。
“網絡招聘問題很多。”上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雜志主編、勞動法專家周斌分析,目前出現的網絡求職陷阱主要有兩類,一類屬于用工過程中出現的侵權行為,一類屬于純粹騙取錢財為目的的招聘。小周的遭遇就屬于典型的“新人換舊人”試用期陷阱。
上海公共招聘網曾在求職者中進行網絡招聘調查,試用期陷阱、培訓陷阱和實習陷阱排在求職陷阱前三位,緊隨其后的求職陷阱包括:巧立名目收取各類費用的收費陷阱;以招聘為名,竊取應聘者資源和勞動成果的侵權陷阱;貌似招聘,實際是推銷產品的推銷陷阱;崗位名稱誘人,實際工作或艱苦或風險很大的忽悠陷阱;招聘前稱合同工,錄用后改為勞務工的勞務陷阱;招聘“文員”、“主管”,實際做的是保險代理的保險陷阱;招聘“銷售員”,卻從事推銷或傳銷的推銷、傳銷陷阱。
三個問題要特別注意
市就業促進中心職業介紹處相關負責人提醒求職者,網上求職要特別注意三個問題:一是首選公益性網站,其次可以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專業性網站,盡量避免在小網站或問題網站應聘;二是遇到收取押金,或以各種名義進行收費培訓的招聘,應引起特別注意,因為正規單位招聘一般不會收費;三是對于盈利性的中介機構招聘,必須查驗其合法資質,即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發生收費時,必須要求收費單位出具正規的收費憑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