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三包”已經成為市民的習慣。
用行動詮釋“雙創”為民
去年“雙創”工作全面開展后,美蘭區政府、海府街道和龍舌坡社區居委會干部下沉社區,一時間街道衛生秩序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靠監管治理出的效果治標不治本,各種亂象總是反彈。
居委會網格員陳冬紅介紹,剛開始經營店主和居民認為這是面子工程。為了能夠讓大家理解和支持,街道干部和居委會工作人員挨家逐戶宣傳教育,并帶頭上街掃除,漸漸地聚攏了大家的心,使得很多人由抵觸變理解,街道上的衛生秩序漸漸有了起色。
“‘雙創’是一項惠民工程,如何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才是‘雙創’之本。”龍舌坡社區居委會主任肖師孟介紹,為了徹底改變龍舌坡窘境,他們決定從為民、便民入手,針對電動車亂停放時常造成交通擁堵問題,龍舌坡社區采取劃線停放方法,社區工作人員實行“三級聯巡制”,及時有序地勸導電動車有序停放。
同時,對坑洼破損的路面進行改造,設置盲道;對沿街鋪面、墻體不潔問題,進行全面大清洗,重新統一噴漆,并把沿街鋪面統一裝修風格、統一更換招牌,路兩邊的店鋪招牌鑲嵌上朱紅色鏤空的“龍形”圖案,兩家店鋪之間隔離桿留白處點綴上了梅蘭竹菊的墻畫。
“沒有‘雙創’就沒有今天的環境!”龍舌路店主顧堡銘深有體會地說。
端莊典雅煥發新容顏
如今的龍舌坡社區已經徹底變了樣,從和平南延長線進入龍舌路,全新的水泥路面寬敞整潔,白色實線和黃色虛線筆直清晰,人行道上的彩色地磚清潔如洗。整條街道上無一占道經營,整齊劃一的直觀感受令人舒暢。
1100米長的龍舌路經過立面改造后,呈現出古樸典雅的風格,沿街數百家店鋪統一為朱紅色的木質招牌,店門也全部是古式的立體風格。養天和藥房店長陳少玲說,以前大家都是鋼結構上面蒙蓋類似水洗布材質的招牌,不僅大小不一、設計簡單,而且樣貌五花八門,顯得很亂。
除了招牌的統一規范,每家店鋪還按照徽派建筑風格進行了統一改造。以前突兀的店門前多了一道門廊,與騎樓老街類似,不僅能遮風擋雨,還平添了一道景致。
走在如今的龍舌路上不亞于去逛商業景區的仿古街道,青磚黛瓦寫盡歲月的滄桑,花鳥山川集自然之靈氣,眼前的街道既典雅美觀,又蘊含了風俗文化。整體的立面改造還深入到了背街小巷,在龍舌路30號,院內的墻壁統一刷新,門前原本只是一面普通的墻壁,如今卻成了一幅鳥語花香、藤蘿纏繞的美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