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同學們在校園“田園農莊”里,聽老師講解農耕知識。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6月3日電 (劉玉桃高瑩)茄子、辣椒、油麥菜、蘿卜……蘭州市城關區通渭路小學的“田園農莊”里,同學們正在打理和收獲經營了幾個月的蔬菜。走進“自家”的農場,王資淇說,真正體驗過種菜,才知道農民的辛苦。“以后要珍惜糧食,也要體諒他人勞作的不易。”
滿頭大汗的王資淇正在收獲成熟的油麥菜,他說,以前從未在田間勞作過,現在我認識了很多菜,也知道蔬菜是怎么種植的,長熟了需要多久。“這些菜收獲后我們可以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2015年春季,通渭路小學從蘭州市榆中縣購買土壤和牛糞,在校園樓頂上建成一塊300平米的“田園農莊”,由五六年級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種植花卉或蔬菜,小園子共分8塊基地,分別由8個班級的同學經營打理,今年種植有香菜、茄子、辣椒、油菜、蘿卜等蔬菜。
蘭州城關區通渭路小學校長張文博說,“田園農莊”最大的意義在于,讓每個孩子親自播下種子,然后通過對種子的觀察,了解種子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感受植物四季生長的變化,同時體驗一下勞動的具體環節。
近幾年,在新的教改形勢下,通渭路小學圍繞體藝、科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改革,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活動。學校每年開展學生博雅校園生活,即音樂節、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綜合實踐周等。通過多彩的活動,凸顯體藝、科技、綜合實踐特色,豐富學生閱歷,陶治學生性情。
圖為同學們辨識農耕用具。 劉玉桃 攝
張文博介紹,由于辦學用地特別緊張,學校想方設法,利用僅有的辦學場地,多開辟一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所以在樓頂開辟這塊田園小天地。
菜地平時的田間管理,交由學生自主,自己播種,自己澆灌,出現病蟲害等問題時,找老師或農藝師幫助指導。
在“田園農莊”周邊墻上,掛著反映真善美的詩詞歌賦鏡畫、曬干的玉米、紅辣椒,以及各種各樣的農耕用具。
張文博說,這樣的布置,讓孩子們在自己種植的過程中體悟勞動的樂趣,感受勞動帶給人們真善美,同時也了解中國的農耕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
?
?
相關鏈接:
學生流鼻血疑操場惹禍 西城區教委展開責任倒查機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