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最新報道】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從上海市路政局獲悉,最快明天(5日)晚上22點,受中環事故影響所封閉的中環內圈滬嘉立交至滬太路主線路段將恢復通行!
記者從上海市路政局獲悉,經過建設者的全力搶修,預計明晚22時,中環內圈滬嘉立交至滬太路主線封閉路段將恢復通行,同時汶水路滬太路地面道路施工區域將進一步壓縮。
據了解,搶修工作今天白天進行拋丸作業、鋼梁開始同步防水作業等,天氣允許的話晚上將開始瀝青攤鋪。
中環修復現場(最新):
圖說:處理完成的鋼橋面
圖說:鋼橋面拋丸處理
圖說:橋面防水處理
修復難點:梁體頂升
時間掐算到“分秒” 精度控制在“毫米”
中環事故造成樁號為ZN834-ZN835立柱間的中環橋面出現約40厘米的高差,同時還有一定的水平位移,梁體頂升就是要“消除”這40厘米的高差和水平位移。只有完成了頂升工作,接下來才能更換事故中損壞的高架橋支座。
6月3日凌晨0時起,梁體頂升正式開始,整個修復過程持續了近7個小時。
據現場指揮部介紹,頂升梁體是這次中環高架側傾箱梁搶修的關鍵階段,而在實施這一步之前,“關鍵”的“基礎”是把12根高約18米、重約50噸的“擎天柱”——鋼結構支撐柱在中環現場,實現嚴格控制下的拼接、吊運和安裝作業,以支撐上千噸的高架橋箱梁。為了盡快恢復中環內圈交通,隧道股份僅用了72小時就將12根“擎天柱”安裝到位。
“由于運載支撐材料大型車輛進場作業必須在夜間進行。這對現場時間把控要求非常高?!彼淼拦煞萋窐蚣瘓F技術人員表示。從進場到現場測量,每一項工序都精準地“掐”到分秒。
而在保證修復效率的同時,隧道股份也密切關注安全工作,采集修復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將橋梁修復作業的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別。
為了保證監測精度,隧道股份修復團隊針對受損鋼箱梁底面及下部結構進行高精度激光點云掃描,通過專業軟件建出鋼托的理論模型,并進行模擬安裝,為實際施工時的精準度提供技術參數和指導。在鋼結構支撐柱安裝作業中,則安排人員對每個施工動作進行數據觀測,確保鋼梁位移無變化。
中環“受難”記
5月23日零時10分許位于汶水路、滬太路口的中環線高架道路(樁號為ZN834-ZN835)發生嚴重車禍,致使高架路段主橋面翹起損毀,橋面最大高差處約40厘米。
受累于中環,5月23日上午7時許,滬嘉高速往市區方向擁堵得一片紅色,到上午8時30分,車輛已經從滬嘉立交一直堵到南翔附近,車輛排隊超過7公里。
5月23日上午記者從路政部門了解到,現在已經啟動了緊急修復工作,最短需要兩周。
5月26日記者從中環滬太路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部獲悉,中環線高架損毀箱梁總體維修方案已獲專家評審組原則通過。即日起,搶險單位將正式啟動橋體修復工作。
6月3日凌晨中環高架側傾箱正式實施頂升。根據現場施工需要,6月3日凌晨0-5時,滬太路上跨汶水路跨線橋以及滬太路汶水路地面交通實施雙向封閉。預計高考前恢復中環內圈主線交通。
6月3日22:00經過286小時的徹夜搶修,中環事故中受損的橋梁球鋼支座順利移除,新的球鋼支座“植入橋體”,開始發揮“撐起”中環高架的重任。橋體管道貫通,橋面路燈在雨夜中的申城再次點亮中環。而高架箱梁的“3D凌空復位”也順利完成,重達800噸的高架箱梁“合骨復位”。
這兩大搶修步驟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橋梁結構修復基本告一段落,上海中環修復工程全面進入橋面修復階段。(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李欣 胡彥珣 新民晚報記者 金志剛/文 新媒體/綜合整理 文中圖片部分由新民晚報新媒體記者拍攝 部分由隧道股份路橋集團提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