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訊】據上海法治報報道,6月3日,崇明法院對被告人彭某、周某涉嫌故意殺人罪案作出一審判決,以被告人彭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七年,以被告人周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
據悉,2015年2月起,被告人彭某的兒媳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崇明分院的多次例行產前檢查中均未檢出所懷胎兒可能存有先天缺陷。直至臨產前約二周,才陸續在該院及他院的超聲檢查中查出胎兒可能存在唇裂等問題。被告人彭某等人就此于同年7月6日與該院婦產科進行交涉。
同年7月15日,彭某的兒媳在該院順利產下一男嬰,目測有唇裂等問題。彭某數次至被告人、該院婦產科周某辦公室討說法,稱其經濟困難,無力承擔該嬰兒的治療費用,要求周某幫助處理該名男嬰。
次日下午,在彭某再次要求之下,二被告人決定采取推注氯化鉀注射液的方式殺害該男嬰。同年7月17日下午,彭某在該院婦產科病房內,使用周某提供的注射器及氯化鉀注射液,將氯化鉀注射液推注入男嬰頭頂部,致男嬰死亡。
同年7月19日,彭某主動至公安機關投案;次日,周某在該醫院內被公安人員抓獲。二被告人到案后均如實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實。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彭某、周某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為均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建議判處被告人彭某有期徒刑6-7年,判處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4-5年。
兩被告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二被告人的辯護人認為本案中二被告人犯罪情節較輕,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并分別以彭某具有自首情節、周某系從犯為由請求法庭對二被告人減輕處罰并宣告緩刑。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害男嬰出生后生命體征正常、平穩,其本身并無致命的先天性疾病,僅因具有尚不確定的畸形或殘疾就在出生后第三天即被兩名被告人共謀殺害。其中,被告人彭某在尚未對被害男嬰相關缺陷進行確診,亦未對治療費用、效果進行調查、核實的情況下,就起意殺害該男嬰,并數次要求周某提供幫助,其犯意形成較為草率,殺人意志堅決;被告人周某作為一名從醫多年的執業醫師,罔顧醫生職業道德和操守,參與殺害新生嬰兒,社會影響惡劣。故兩名被告人的故意殺人行為不能被評價為“情節較輕”。
法院認為,被告人彭某、周某共同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為均已構成故意殺人罪。被告人彭某系主犯,具有自首情節,被告人周某系從犯具有坦白情節。鑒于被告人彭某殺害對象系家庭成員且殺人方式不屬極其殘暴、周某系受彭某屢次糾纏后才產生犯意且未參與犯罪的實行階段、兩名被告人已獲被害男嬰父母諒解等因素,決定對兩名被告人減輕處罰。但結合本案的具體情節,辯護人請求對兩名被告人宣告緩刑的辯護意見,不予采納。
最終,法院以彭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七年,以周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兩名被告人當庭未表示上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