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7日訊(周金花 記者劉佩佩)3部手機,她既當商家又當消費者,自導自演瘋狂刷單,先以消費者的身份在團購網上下單,其后再以商家的身份完成“消費成功”驗證。青白江女子張某以商家身份與北京糯米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后,采取自賣自買惡意刷單的方式,一年來騙取補貼3萬余元。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檢察院獲悉,檢方已審查起訴了這起詐騙案。
既是商家又是消費者 刷單獲利
張某在青白江區開了一家奶茶店,2014年6月,她和北京糯米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把自家的奶茶店掛上了百度糯米團購網站。每有消費者成功團購一筆單子,公司將給張某發放5元到100元不等的補貼。簽約10來天后,想找一份工作的張某,又成為了北京糯米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負責開發青白江區特色團購服務,完成銷售和上單工作。
據承辦檢察官嚴磊介紹,張某的奶茶店生意并不好,但在操作中,她發現自己既可以當商家,也可以是消費者。于是張某趁著公司搞優惠活動時購買優惠劵,并利用自己商家的身份,使用購買優惠劵的驗證碼,完成“成功消費”操作,隨后公司將消費的金額以及補貼打到她銀行賬戶。“其實并沒有真正的交易,她的商品沒有產生消耗,她只是進行了團購券購買下單和消費驗證的兩個操作。”嚴磊說。
3部手機交替惡意刷單 1年詐騙補貼3萬余元
嚴磊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2014年10月,張某便開始用自己及兩名親友共3部手機,在自己的奶茶店團購網頁上交替使用刷單。2015年4月到2015年7月,張某又用兩名親友的手機號,以其他三家商家的名義先后與北京糯米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然而,商家團購網上后臺賬戶及密碼都由張某一人保管。“這些商家主動找上張某,因為不了解網絡也不信任網絡,所以想現金交易。”
承辦檢察官嚴磊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張某把這三家商家的信息掛在團購網上,其中,有消費者通過團購的方式到店內消費,每隔一段時間,她會把消費金額和補貼用現金的方式拿給商家,具體團購數量,商家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她用自己以及兩名朋友的3部手機在這3家商家的團購網頁上刷單,從中獲利。而對自己的兩名朋友,她聲稱自己只是為了沖業績量刷單。2015年9月,公司發現張某使用自己的手機號碼在自己店里刷單,經過調查,發現她還在另外三家商家也有同樣的刷單行為。
經過調查,北京糯米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現,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這1年里,張某共詐騙團購商家補貼3萬余元。
檢察官釋疑:
據嚴磊介紹,張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的方式騙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依法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這種通過惡意刷單騙取公司補貼款的行為是“互聯網+”背景下實施的新型犯罪活動,不僅給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也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
嚴磊提醒,無論是作為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應誠實守信,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堅決摒棄這種不勞而獲的心理,更不要心存僥幸,否則會自掘墳墓。
?
相關鏈接:
梧州警方快速凍結詐騙賬戶 報案人止損5000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