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李晨赫)“頂著花兒的黃瓜用了避孕藥”“喝豆漿可能導致乳腺癌”“蘿卜和茶不能一起吃”……這些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的傳聞,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讓專家也哭笑不得。
“肯德基的雞有8個翅膀16條腿——如果這是真的,那就能獲諾貝爾獎了?!边@個段子在論壇發布的視頻中被再次提及。
“我通過輿情監測分析發現,將近一半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是謠言和傳言。”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說,他經常被親朋好友詢問“微信朋友圈說的那些到底是不是真的”。羅云波說:“基本上全是假的!”
羅云波分析說,社交媒體上關于食品安全的謠言分為3類:一類是添加劑對身體的危害,一類是被妖魔化的農藥,一類是相生相克的傳言。這些謠言產生和傳播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辨別報道的能力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科普報道的效果不佳。
李祥洲在近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的監測和分析中發現,社交媒體上傳播的食品安全問題中有的確實屬于食品安全隱患問題,有的屬于科學爭議和標準差異、標準缺失的問題,有的事后證實是謠言、傳言,有的屬于消費科學認知、消費知識缺乏的問題,有的則屬于生產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相互攻訐而制造出來的問題。
“目前,有些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存在,但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崩钕橹拚f。
李祥洲介紹,我國農產品合格率近年來一直持續穩定在96%以上,尤其是去年和今年的合格率都在97%以上。據日本的一位專家統計的數據,在日本檢測的境外的農產品,中國農產品安全檢測不合格率是0.21%,而日本農產品不合格率0.3%,美國的不合格率是0.81%。這意味著,我國農產品的合格率還是比較高的,不合格率遠遠低于美國。
羅云波指出,食品安全行業從業者和科學家應該強調“安全范圍”的概念。
“消費者擔心一些食品有毒,甚至會致癌,但其實,食品有毒是絕對的,沒有毒才是相對的?!绷_云波解釋說,人的身體不是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場所,大家聽說的極端事例通常是由于食物過敏導致的,只要處在安全范圍內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食品。
羅云波說,行業科學家和從業者應加大力度科普劑量和危害的知識,讓消費者不再“聞添加劑色變”,“這是辟謠的重中之重”。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