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蔣國珍,于6月15日晚23點10分在新余人民醫院離世,享年86歲。
悲痛時刻(新余晚報記者 賴嬌健攝)
住院期間,蔣國珍簽署了遺體捐獻自愿書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6月16日訊(記者?胡康林?實習生?文雅)6月15日晚23點10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蔣國珍,于在新余市人民醫院離世,享年86歲。蔣國珍追悼會將于18日在新余市殯儀館舉行。
蔣國珍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為了鄉村的教育事業,為了鄉村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他把節衣素食攢下的40余萬元工資收入全部用于捐資助學,到去世前存折僅剩1.36元。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他又簽下遺體捐獻自愿書。他的大愛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蔣國珍和學生們在一起
蔣國珍和學生們在一起
蔣國珍1930年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蔣家村,參過軍、打過仗。解放后,他先后在新干縣城關區政府、新干縣公安局、銅鼓縣政府等政府機關工作。1953年,因農村學校教師嚴重缺乏,蔣國珍被組織派到鄉村小學做代課老師,從此走上了從教之路。1983年,他因病離休。1995年,蔣國珍正式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9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離休后的蔣國珍不改初心,忘我助學。自他把1979年國家補發的9600元工資捐給希望工程以來,現已資助了2萬多名學生,累計捐資40多萬元,超過了他的工資收入總和。他不僅把工資、退休金用于幫助貧困學子,而且還把自己種田、撿廢品的收入和自己受捐助的款項都全部捐出。多年來,他每天只花銷1元錢用于衣食住行。今年1月,他還拖著病體搭車去羅坊鎮取出工資卡和存折上的14000元,送給貧困大學生交新學期的學費,自己的存折上僅余1.36元。
蔣國珍經常一日三餐紅薯飯
一條毛巾剪成兩段用,使用多年后仍不肯丟棄
這些年,無兒無女的蔣國珍一直過著吃紅薯、穿破衣、撿破爛的“苦行僧”生活,把全部收入和精力都用于捐資助學。他自己久居危房卻不肯花錢修繕,當房屋倒塌人們從瓦礫中救出蔣國珍時,他的侄女哭著說:"叔,你這不是用錢,而是用命在助學扶貧啊!"最后,蔣國珍被安排進入羅坊鎮敬老院居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