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高校自主招生火熱登場。然而就在這短暫的間隙,又一種極具“誘惑”的培訓讓家長和考生糾結——“百校大戰(zhàn)自主招生密訓班”“面試專家坐鎮(zhèn)指點迷津”“實戰(zhàn)演練全程模擬”。大考結束,這口氣看來還松不得。
一天的“考前突擊班”費用7000元,早九點到晚九點高強度訓練。才出高考考場,又進自招集訓營,不少考生希望借此在最后一搏前為自己積蓄更大的能量。
自主招生考什么?怎么考?意在選拔偏才、怪才、奇才,激發(fā)人才多元發(fā)展,裨補應試之失的自主招生考試能靠培訓訓出什么?人才潛能又能否在幾天鑄就?習慣了應試訓練的學生又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走進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自招考場?
自招培訓訓什么
近日,記者撥通了“青華園教育自主招生研究院”的電話詢問培訓內容,工作人員介紹,短期培訓分為兩種,一是針對各高校的筆試培訓,大班上課,對數學、物理等學科的解題方法進行強化訓練;二是“一對一”培訓,由資深專家培訓面試能力。他強調,機構對歷年各校筆試面試的真題有系統(tǒng)研究,能夠做到為報考不同學校的考生開設針對性的培訓課程。
常見面試題的回答、筆試做題順序,甚至在一些機構里,步態(tài)儀容乃至禮貌用語都成了培訓的內容。與千奇百怪的培訓內容形成對比的是,即便最普通的兩天班也要三千元左右的學費。
其實,自主招生的培訓并非只“熱”這幾天,而是蔓延在整個高中學段。在今年新東方優(yōu)能的暑期培訓項目中,記者發(fā)現了為期六天適用于高一學生的自主招生培訓班。課程顧問告訴記者:“自主招生考試內容很難,跟奧數差不多,針對的都是優(yōu)秀人才,這個班能夠教會方法,幫你解決偏題怪題,最后壓軸題都可以得滿分。”以成績拔尖為導向者有之,以“綜合素質”為導向者亦有之。某網站自招包過服務的宣傳頁密密麻麻列出了22項服務內容,其中,參與高校科研課題、參與名企調研實習、獲取國家專利證書、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都赫然在列。
自招培訓有用嗎
與以往培訓機構動輒宣稱“招生組主辦”“命題人參與”不同,記者采訪的幾家機構均未打出“內幕消息”的旗號,但也都明確表示,授課教師都來自高校自招一線。“考北大的班就由北大的老師輔導,考清華的班就由清華的老師輔導。我們不可能去請今年命題的老師,但我們的老師都曾經參加過命題,當過面試官。”“青華園”的工作人員說。
但清華招辦副主任徐寧漢說:“面試當中,我們實施‘雙隨機’抽簽,考官和考生預先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考場,考試次序也是抽簽決定的。另外,命題也有嚴密的程序和保障措施。”
事實上,2016年自招面試題揭曉后,很多開放性題目被證明是難以押中的。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面試題就很“任性”:“你覺得做科學家和當政治家,哪一個更具有挑戰(zhàn)性?”6月13日國科大師生提給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問題,6月16日就落到了自招考生面前。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認為,各高校考察的基本都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考試形式和內容也有較大的隨意性,按照培訓班的模式去應考反而有可能埋沒了個性,很難受到老師的欣賞。
徐寧漢說:“每個大學的選材目標都是清晰的,也是與時俱進的,題目靈活度都很大。短期培訓改不了本身的稟賦,性價比很低。考生與臨時抱佛腳,不如將功夫花在平時。”
自招考試看重什么
“三年付出了那么多,提前到學校旁邊參加個班調整狀態(tài)。”魏濱高考結束后就從山東趕到了北京。他覺得,再怎么說,培訓老師也是專門研究自招的,肯定比自己盲人摸象強。
作為很多考生家長眼里的“高考打折券”,自招本身的規(guī)律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某知名網絡論壇上,就有人提問“如何通過自學大學知識應付自主招生考試”。對此,一位主持過自招面試的老師表示,有些科目確實涉及大學的知識點,但出題是為了考查學生快速學習的能力,為了押題在浩如煙海的大學知識中搜尋得不償失。“自招本就是發(fā)掘有學科潛力的人才,應持坦然的心態(tài)面對。”
“作為招辦,我們堅持信息公開、招生透明,引導考生走正規(guī)渠道,免受虛假宣傳誤導。”徐寧漢說。“考試的科目、形態(tài)、題型和方式都是明確的。我們每年都會向社會發(fā)布一部分面試題目,就是為了讓考生明確考查要點在哪里,避免‘病急亂投醫(yī)’。未來我們還會繼續(xù)加大試題公開力度,最大程度為考生提供參考、保障考生的權益。”
北大招辦主任王亞章對于用應試方法對待自主招生很不看好。“我們針對不同考生采取多樣化的測試方式,如果不是考生的本真與‘原生態(tài)’的表現,想在測試中取得好成績是不太可能的。基礎學業(yè)能力和學習潛質、個人志趣、邏輯思考與批判性思維、領導力、人文情懷都需要長期積累。我們的測試并不完全是為了選拔和淘汰,而是希望考生展示出一個分數之外的、真正的自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