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居民坐在新修的石凳上聊天。
記者趙莎 蔡康
“墻面凈化、地面潔化、垃圾袋裝化、道路硬化、庭院綠化、管理有序化。”這是儲運小區蝶變后展現的靚麗景象。曾經的儲運小區,長期被臟亂差困擾,為了推動小區改造,區街聯動,列出清單逐項整改。由于大家凝心聚力,行動快力度大,小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廣泛宣傳動員,自管自治初步形成
清理垃圾56余車、拆除亂搭亂建建筑3550平方米、綠化2100余平方米、修建小區道路1條、鋪設彩磚1100余平方米、重新粉刷小區圍墻2680平方米……在儲運小區實現蝶變的背后,是一連串的數字。
“‘三無’小區改造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是否得到小區居民的理解、支持和參與。”談及儲運小區舊貌換新顏,長秀社區居委會主任李佩珠說,在儲運小區改造過程中,長秀社區居委會結合“雙創”宣傳,組織社區干部、網格員挨家挨戶宣傳談心,并利用掛橫幅、發傳單、開展娛樂活動等形式,廣泛發動群眾,最大限度爭取小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為了讓居民主動參與小區的改造與管理,工作組先后多次召集業主召開居民議事會議,認真聽取居民群眾關于小區改造的意見和建議,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讓居民來選擇、讓居民來評價。通過這種方式,樹立居民的家園意識,增強居民對小區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在小區的治理過程中,由街道辦指導,居委會具體負責制定小區居民公約、環境衛生制度、車輛停放收費制度等規章制度,通過建章立制約束居民行為,自覺交納物管費用,實現居民自我管理。
同時,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并從業主委員會中推選1名組長負責小區的管理工作,制定小區物業管理相關制度,確定各項收費標準,并收取小區停車費、管理費、衛生費,主要用于支付小區治安、環衛等服務管理費用和小區文體、綠化等公共設施的維護費用。
“小區自管自治初步形成,實現了‘三無’小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居民自治功能。”李佩珠說。
探索長效機制,促進良性循環
在李佩珠看來,“三無”小區治理過程中,環境衛生整治相對容易,但后續管理工作較難。長秀社區居委會積極探索,注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居民議事會議,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注重做好業主思想工作,引導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增強“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環。
在提升硬件的同時,儲運小區還逐步提升“軟件”,街道、社區加大工作力度,舉辦文娛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進一步調動居民參與熱情,讓居民樂在其中,營造更加溫馨和諧的人居氛圍。“政府只是引導者,小區的管理最終還要靠居民參與,凝聚認同感、責任感。”李佩珠說,培育社區文化,調動居民熱情,讓他們真正參與管理,是下一步整治“三無”小區的重點工作。
(海口網6月20日訊)
?
相關鏈接:
記者巡街:直擊“雙創”開展后海口儲運小區變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