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鎮扶貧辦工作人員為農戶送去采購的羊。(龍泉鎮扶貧辦供圖)
記者袁宇
為了讓貧困戶及時得到幫助,他連續30天奔走于各個貧困戶家庭,節假日也奔走在路上;為了讓扶貧資金真正幫助貧困戶脫貧,他深入每個家庭了解情況,按照“一戶一案”精準扶持;他常說,扶貧資金是貧困戶的救命錢,是高壓線碰不得,必須專款專用。他就是海口龍泉鎮扶貧辦主任李齊穎。
龍泉鎮位于羊山地區,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0.6畝,農民的生活、生產條件比較落后。為了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李齊穎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因戶制宜”,帶領農民學技術,上項目,對農戶進行產業扶持。經過幾年的努力,農民人均收入提高了,貧困戶的人口逐年減少,李齊穎用自己的認真負責換來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
政府為農戶采購黃牛,實施精準扶貧。(龍泉鎮扶貧辦供圖)
將心比心 以最大能力幫助貧困戶
“他是一個有著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的扶貧工作者。”2015年12月8日,省扶貧開發進村入戶調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召開的第二天,省、市、區三級工作人員就要開展入戶調查工作。“他連夜就開始制定入戶調查路線,安排工作表。”李齊穎的同事評價他干活很拼,“他還幫忙聯系村干部與貧困戶,之后他連續30天與工作組下村入戶,走訪了全部18個村(居)。中間一天都沒休息過,他體重都銳減了近十斤。”
經過調查摸底,龍泉鎮從200余戶申報家庭中確定了79戶貧困戶,并著手進行扶持工作。
“農戶的心情很急切,將心比心,我們工作開展的越快就能盡快幫助他們。” 李齊穎說,每一戶致貧的原因都不一樣,有因病因殘致貧的,也有因學致貧的,還有因缺乏勞動力致貧的等等。“只有盡快完成每一戶的情況統計與核實,才能以最快速度啟動扶持工作,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為了盡快完成入戶調查的任務,李齊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下村入戶。“白天下村入戶,指導農戶填寫‘五個一批’和‘十項措施’表,晚上就和工作組成員一起分析材料,選準幫扶路子,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工作很順利地完成了。”李齊穎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