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華師探索“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政課”也能刷爆朋友圈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6-20 21:23

      華南師范大學“青網計劃”工作坊。南方日報記者 郭智軍 攝

      14日,共青團華南師范大學委員會的微信公眾號“華南師大紫荊青年”,分享一組“萌小兔”夢之隊系列表情包。表情包的主角萌小兔倡議“好好學習”“多看書”“少玩手機”,呼吁學生們勤奮學習。這組“呆萌”的表情包,很快風靡師生們的朋友圈。

      建校80多年以來,華師注重的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已經成為辦學的重要內涵。近年來,華師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探索“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和管理,搶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陣地。

      “青春演播廳”受熱捧

      在華師的“青春演播廳”第五期里,教師張舸分享了“公派美國的漢語教師的親身經歷”。她到孔子學院擔任志愿者,但國外學生誤以為中國仍是一窮二白的國家。她通過聯系大使館,舉辦展覽,消除這種誤解。教師趙淦森則分享了“海歸的回國路”,即便他在國外一流企業工作,即將移民英國,但他不愿做中國崛起的旁觀者,于是毅然選擇歸國。

      聽到老師們的分享,臺下的學生早已熱淚盈眶。華師“青春演播廳”與時代主題連線,把青年偶像請到大學生中間講故事、解疑惑,把大道理轉化成為小故事,讓學生從身邊人物上感悟家國情懷。節目一結束,“青春演播廳”還把講座內容制作成視頻,放到網上,每期均有兩萬多人觀看、過萬人轉發,華師師生的微信群、朋友圈均被刷屏。

      參與五期“青春演播廳”制作的華師歷史系研究生吳秀婷說,每一次參與,她都在聆聽中觸動,在觸動后奮發,甚至決定有機會也要出國當漢語志愿者老師。

      很多大學都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避免說教,更平實地走進青年學生的思想,走近青年學生的生活這一問題。華師的“青春演播廳”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思政教育模式,有效吸引和感染了學生。

      關注青年的話語體系與表達方式

      “青春演播廳”只是一個典型案例。對于華師而言,學校探索的“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已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達到“育人細無聲”的效果。

      華師團委書記廖慶春說,兩年前,華師就策劃成立了“青網計劃”工作坊,主動適應和融入互聯網,探索提升“互聯網+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軟實力。青網工作坊的學生網絡文明志愿者組成大數據技術團隊,由華師教授、全國知名大數據專家趙淦森領銜,通過校園網使用情況監測大學生的關注熱點以及作息習慣、用網習慣和消費習慣等,大數據分析為學校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學生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學實證依據。

      青網工作坊肩負弘揚正能量的使命,以“華南師大紫荊青年”微信平臺為核心,100%覆蓋3.5萬名在校學生,組成統一布局、分工協作、責任清晰的網絡矩陣。

      青網工作坊關注青年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將傳統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式說教變成現代潮流易被接受的“微產品”,如自主開發吉祥物、表情包、主題漫畫、微視頻等,用時尚的方式推廣主流價值;還有自主開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吉祥物“萌小兔”,在2015年5月全省“挑戰杯”競賽中甫一亮相,就成為競賽中最大的“明星”,成為了學校師生公認代言正能量的“網紅”。

      構建隔空遠程育人平臺

      眾所周知,華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廣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重鎮”之一,近五年來教師承擔50多項國家級研究項目。如何發揮理論研究陣地的輻射作用呢?華師探索在校外構建了遠程實踐育人平臺,通過在線方式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由校內貫穿到校外。

      華師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到全國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扶貧支教等活動,“薪火驛站”是學校基于互聯網思維打造的遠程實踐育人平臺。“薪火驛站”的老師、輔導員跟蹤每一名學生動態,開展遠程思想輔導、班級活動。馬克思主義學科專家團組建輔導診療團隊、大數據學科專家組成技術服務團隊,學生即使在校外也可以感受到,學校的后援支持就在身邊。

      華師黨委書記朱孔軍說,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更接地氣、更有實效,必須加強主動引領。一方面,要引領學生加強社會實踐,促進知行合一,使學生知國情、明是非、經風雨、長才干;另一方面,要引領學生善用互聯網,主動在互聯網上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通訊員 劉凌 楊柳青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工匠精神是成就“中國質造”的強引擎
    【治國理政新實踐·山東篇】品牌“打擂” 創新先行
    【治國理政地方談】人水和諧留住綠水青山
    【治國理政新實踐﹒山東篇】品牌“打擂” 創新先行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山東篇】品牌“打擂” 創新先行
    【治國理政地方談】人水和諧留住綠水青山
    【治國理政新實踐·山東篇】品牌“打擂” 創新先行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工匠精神是成就“中國質造”的強引擎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編輯:王秋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