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全國多地紛紛控制或取消醫院門診輸液治療。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成為“醫改新趨勢”。各地取消門診輸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解決抗生素濫用問題,門診輸液,作為國人普遍接受的治療方式真的會退出歷史舞臺嗎?取消輸液之后醫院的抗生素使用是否趨于科學合理?(6月20日央視網)
客觀來講,取消門診輸液,就減少了抗生素的濫用,也避免了耐藥菌的大量繁殖。問題是,在現行醫療體制下,門診輸液是“以藥養醫”的溫床,一些醫院為利益考慮,豈能說取消就取消呢?再者,即便是公立醫院取消了門診輸液,患者可到基層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治療;殊不知,在基層醫院,門診輸液和濫用抗生素的問題,比大醫院更嚴重,只是實行了空間轉移而已。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抗生素使用“超級大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是國際平均水平的3倍,發達國家的10倍。全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所造成的病菌耐藥性的嚴重后果,更是無法估量。對此,衛生部藥政司原副司長姚建紅曾表示:“抗生素毀掉中國一代人”。問題是,“毀掉一代人”的不僅僅是抗生素,還有僵化的醫療體制,以及被“以藥養醫”利益綁架了的醫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醫院及醫生收入的主要來源,很大程度上是靠“賣處方”,這勢必會倒逼醫生開“大處方”,多賣藥,賣貴藥。除了開“大處方”,一些醫生過分使用醫療器械,為病人進行過度檢查和過度診療,而濫用抗生素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也使現代醫療走入了“治病必用抗生素”的怪圈。因此,不改革現有醫療體制,不均衡配置公共醫療資源,不強化公立醫院面對大眾服務的公益性,不徹底消除醫療不公現象,僅靠取消門診輸液,遏制濫用抗生素現象,顯然是紙上談兵。
換言之,門診輸液,本身就是一種頑固的“抗生素”。若想根本上解決醫生濫用抗生素、開“大處方”、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快推進醫改,開出制度這個“大藥方”,動大手術,下猛藥,綜合治理“以藥養醫”這一頑癥。當然,治理“以藥養醫”,并非是以犧牲醫生的利益為代價,而是通過制度規范,引導醫院及醫生從“以藥養醫”向“以技養醫”轉變,讓醫生更有正義地執業,讓患者更有尊嚴地就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