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到來,最能拉動旅游市場的一波力量已經蠢蠢欲動,各大旅行社以及在線旅游企業紛紛推出了畢業游主題線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畢業游的主角們已經漸漸告別“窮游”,統計數據顯示,有近半學生畢業游預算達到四五千元。(6月20日《福州晚報》)
眾所周知,大部分大學生的畢業花費,與日常在校支出一樣,那就是由家庭進行供給。不可否認,對于一些家境殷實的畢業生來說,花費幾千元出門旅游,不過是杯水車薪。然而,對于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經濟壓力。“不旅游就是沒畢業”,已經成為很多畢業生的想法,似乎只要參加了畢業旅游,就表明大學生涯結束,個人將走入社會并變得成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畢業走入社會,意味著“啃老”的結束,自己將找工作謀生,實現自我價值。正因為如此,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應該懂得如何理智的消費,不要再在畢業之時讓父母背負沉重的經濟負擔。
應該說,大學畢業生作為成年人,對他們的畢業旅游本來無需操心。但是,當大學畢業旅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則應該值得整個社會為之深思和警醒。在國外,很多孩子從中學開始就打工,以便于孩子們養成獨立的理財意識。但是在國內,囿于家庭、學校甚至社會教育環境的差異,對于孩子更多地注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孩子花錢往往是父母代辦。在這種教育氛圍下,孩子的消費觀念容易陷入到誤區,大學畢業旅游的消費觀念正是與此有關。
如今,“畢業經濟”摻雜了太多的面子觀念和因素,學生之間的攀比和盲從日趨嚴重。其實,恰恰相反的是,這不僅不是大學生人格成熟的佐證,反而是缺乏獨立判斷能力的表現。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大學畢業生,并不是表現在是否參加了旅游,而是是否養成了健康理智的消費理念,是否能夠獨立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使命。那么,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還是摒棄畢業旅游的嗜好,以成熟的姿態步入社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成熟之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