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經濟訊(記者張琳)2015年以來,國內外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不絕于耳。世界經濟平庸是不是就等于中國經濟也不行?日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對此做出了否定。該報告指出,當前6.7%左右的實際增速低于潛在增速;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的基礎條件已經滿足,如果改革和調整能夠順利實現,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潛力依然可觀。
此外,報告還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所面臨的風險問題作出釋疑。中國杠桿率是否真的過高?去產能對于當前有下行壓力的GDP增速來說是否雪上加霜?通過專業的分析研究,該報告指出,和國際比較來看,中國企業當前的“杠桿率”并不高。而“去產能”并不是“縮生產”,是要減掉過剩的“肥肉”、保留能干活的“肌肉”,讓生產匹配社會總需求,其結果并不必然負面影響GDP。
中國經濟增速趨穩觸底
看固定資產投資,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總體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一路回升到10.7%,4月以來出現持續回落,其原因主要在于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的持續下滑。造成民間投資下滑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經濟下行背景下利潤率下降導致的民營企業主動減投資,也包括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但這些原因在解釋為什么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出現斷崖式下滑顯得力度不夠。根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明(2016)的解釋,“營改增”擴圍及與之相關的數據虛報可能是導致民間投資增速在2016年以來加速下滑的重要原因。如果這個解釋是合理的,那么民間投資下滑很大程度上只是統計數據的變動而已,并不意味著民間投資真正出現了嚴重下滑。
看消費,今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盡管相對于2015年的10.6%增速略有下降,但相對于6.7%的GDP增速,消費仍然起到了穩定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的重大作用。看外貿形勢,今年1-5月,按美元計,我國出口同比下降-7.3%,進口同比下降-10.3%,盡管進出口增速仍然波動較大、外貿形勢依然撲朔迷離,但總體而言,進出口降幅有收窄的趨勢,外貿形勢逐步改善。
看工業增速,從3月到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個月穩定在6.0%及以上;制造業PMI指數也連續三個月穩定在50.1及以上,這表明工業生產有企穩的跡象。
看CPI和PPI,今年以來,CPI同比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盡管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素貢獻了較大的CPI漲幅,但其他大部分消費品的價格也有一定程度回升;PPI同比降幅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暖影響持續收窄,相比于2015年-5.2%的同比增速,2016年5月PPI同比降幅已經收窄至-2.8%,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在逐步走出結構性通縮區間。
圖為中國經濟增速和實體經濟增速比較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測算結果表明,刨除金融行業增加值之外的中國實體經濟增速,已經由去年前三季度的6.3%逐步回升到今年一季度的6.5%,盡管實體經濟增速企穩回升不能表明中國經濟整體企穩回升,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經濟的下行態勢在逐步趨穩觸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