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6月24日消息(記者史瑞麗 通訊員林先鋒)21日上午10點,烈日當頭,40多歲的瓊山區鳳翔街道邁瀛村婦女薛潘強和同伴一起清理永春花園墻外的雜草叢,清理垃圾,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可手上的活兒卻干得干脆利落。她和村里十幾名婦女組成了一支特殊的“娘子軍”志愿服務隊。當前,鳳翔街道6個社區均有一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實現社區志愿服務隊全覆蓋,他們是“雙創”工作重要的民間力量。
積極參與義務勞動
“三無”小區永春花園建于1993年,由于長期沒有物業管理,常有一些住戶隨意拋物,墻外積累了許多生活垃圾。因小區建在高處,圍墻外地勢險峻,平時不易打掃,薛潘強和同伴一大早就來開工了,她告訴記者,村里的婦女主任李麗菊發動大家參與“雙創”,去年9月份,她和村里一起跳廣場舞的同伴全部參加了“娘子軍”志愿服務隊。她平時沒有固定工作,就是農忙時種菜,只要社區有任務,一個電話打過來,她都會積極地參加這些義務勞動。
每天從早到晚,在鳳翔街道大園社區,許多居民都能看到頭發發白的冼慶蘭老人戴上“雙創”紅袖章,與兩名隊員一起沿著甘一居民小組內的小巷巡查,勸導“門前三包”。冼慶蘭今年72歲,是一名退休老黨員,海口開展“雙創”工作以后,家住甘蔗園的一名老黨員黃國華,發動許多退休黨員干部參與進來,組織一支志愿服務隊,她首先舉手報名,積極參與。
“我們這支老黨員志愿服務隊在當地都是有影響力的人,她們說的話社區居民都會認可。”大園社區居委會書記、主任周繼恒說,去年“雙創”工作開展以來,覺得要保持“雙創”成果,需要群眾的力量參與,于是組建了一支老黨員志愿服務隊。目前,該隊伍有17名志愿者,年齡在40歲-80歲之間,每天早上8點-10點,下午4點-6點,晚上8點-10點開展自愿巡查,主要就是勸導“門前三包”、發現“臟亂差”地方立即上報反映等。
發現死角及時清理
府城甘蔗園路道路坑洼,市場外經常有人占道經營;市場老舊,排污設施老化。這些老黨員志愿者發現這些現象,多次向社區反映,經過努力,甘蔗園路列入了瓊山區今年“雙創”背街小巷改造的范疇,還批了6萬元改造市場排污系統。“現在進市場干凈規范了很多。”周繼恒說,老黨員們舉報的衛生死角都會及時清理。
冼慶蘭告訴記者,隊員們3人一組,分別在不同的時段開展巡查。她負責的“管段”是甘一居民小組,總共有85戶人家,12條小街小巷。“老人嘛,多走走對身體好,城市環境好了我們身體會更好。”冼慶蘭說,海口正在開展的“雙創”得到了老黨員的認可,所以她們義務加入到“雙創”工作中來,出一份微薄之力。老人這份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她每天忙于巡查,中午飯兩個兒子輪流做。
瓊山區鳳翔街道辦副主任符儒丹介紹,海口“雙創”工作開展以來,街道成立了退休老職工志愿服務隊、“娘子軍”社區志愿者服務隊等6支隊伍。志愿服務隊由黨員、團員、退休老干部、社區熱心群眾村民等組成。在這6支民間組織的志愿服務隊中,大園社區、高登社區等志愿服務隊以巡查為主、宣傳為輔,在社區起著巡查環境衛生和宣傳“雙創”知識的作用;鳳翔社區志愿服務隊這一支特殊的“娘子軍”,由社區的15個熱心阿姨組成,她們干活積極、特色鮮明。6支服務隊志愿者們都是秉著一種不求回報、回饋社會的精神,充分利用休息時間,為“雙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帶動了很多人參加。下一步,瓊山將每一個社區至少打造一個特色志愿服務隊,助力“雙創”。
?
?
相關鏈接:
離開鐵皮屋搬新家 海口老裁縫自編歌曲頌“雙創”
海口云龍應急民兵成“雙創”尖兵 與公安城管聯動巡查
海口龍華“雙創”用巧勁 “六定”長效機制歸位責任
海口龍華區評選文明好商鋪 推動“雙創”向精細化發展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