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沈陽6月24日電(記者何勇)產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的恰特草,俗稱“阿拉伯茶”、“巧茶”。新鮮時像市場上的莧菜,曬干后像
茶葉。因長期嚼食會染癖成癮,2014年,恰特草被列入毒品目錄。
近日,沈陽海關查獲這種新型毒品超過755公斤。
24日上午,沈陽海關緝私局負責人介紹,恰特草葉片中含有化學物質卡西酮,對人體中樞神經具有刺激作用,長期嚼食會染癖成癮,具有社會危害性,又稱“東非罌粟”,世界衛生組織將恰特草歸為Ⅱ類軟性
毒品。與冰毒、氯胺酮等一同作為第一類精神藥品,凡種植、持有、販賣、走私、服食恰特草均屬違法犯罪行為。由于價格與海洛因、氯胺酮相比低廉很多,恰特草儼然成了許多癮君子的“新寵”。
2015年12月26日,沈陽海關駐郵局辦事處值班關員在對進境郵件進行監管查驗時,通過風險分析和技術手段的疊加使用,查獲裝有14.2公斤恰特草的郵包。之后又連續三次查獲同樣物品,總計99公斤。這些郵包具有相同特點:寄自非洲,郵包收件地址簡單,無收件人姓名、聯系電話且無申報品名。
沈陽海關迅速立案偵辦“12.26”走私毒品案,在相關海關緝私部門全力配合下,連續在北京、南京、杭州、深圳等地繳獲毒品“恰特草”755.449公斤,抓獲嚴某(女)等犯罪嫌疑人3名。 6月7日,經沈陽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對犯罪嫌疑人嚴某執行逮捕。6月20日,該案已偵查終結,移送沈陽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這起案件是東北地區首起特大新型毒品走私案,為其他口岸查獲同類毒品提供有效指引和警示作用。
經查,犯罪嫌疑人嚴某受其外籍丈夫指使,在明知所寄郵包物品實為“恰特草”的情況下,肆無忌憚地在北京、杭州、南京、深圳、沈陽等地聯絡代理人,大批量接收從埃塞俄比亞郵寄進境的“恰特草”郵包并轉寄至美國,從中牟取暴利。
恰特草屬于新型毒品,近年我國查獲走私該毒品案件較少,此次沈陽海關連續查獲的這多起走私案,數量大、批次多、渠道單一。明顯具有跨境迂回寄遞、內外呼應走私、依托網絡平臺、利用國際郵路便利等主要特點,也標志著新型毒品走私案件已呈現由南向北轉移的趨勢。
沈陽海關緝私局負責人分析:當前毒品走私的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相關度較高。一是郵遞渠道毒品走私呈增長趨勢。郵遞渠道因其“見物不見人、隱蔽性強、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特點,再加上物品與人員分離運輸,被查緝、治罪的風險相對較低等因素,近年來逐漸成為境外販毒集團進行毒品走私的主要渠道之一。
其次,毒販利用不知情民眾實現販毒目的。出現一些境外販毒分子欺騙我境內務工人員、留學生,以介紹工作、幫助捎帶行李、代收郵件等為名,使其在不知名情況下淪為走私毒品工具。還有以“愛情”、“境外旅游”、“境外工作”為引誘,騙使女性攜毒入境。
?
相關鏈接:
沈陽辦獨生子女證者增10倍擠癱網 干事沒空吃飯
沈陽連雨天澆滅大排檔老板歐洲杯“財富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