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至今日,這句話依舊繞梁在耳。
科學的扶貧方式是打響扶貧攻堅戰的良好開端。扶貧開發是以農民增收為基本主旨,緊緊抓住整村推進和產業扶貧這個核心,注重可持續扶貧,來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的繁榮發展。
扶貧工作是一個長期奮戰的過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但還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5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扶貧工作是一個攻堅戰,就好比是打一場地道戰,掌握好科學的方式去扶貧,會讓扶貧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和方向感。
扶貧開發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扶貧開發加速趕超前行,不斷縮小差距,實現共享共富。同時扶貧開發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備要素,社會收入差距過大,分配不均衡等這些都會影響社會和諧安定。通過扶貧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保障社會和諧安定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舉措。
筆者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產業項目扶貧。由輸出型到制造型的角色轉變,結合市場需求,掌握當前市場經濟規律,從一個個小的鄉村來著手重點培養支柱產業,最終實現村民增收。組織策劃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從一個個小的扶貧項目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去擴大成果,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事業。
二是政策扶貧。當前國家對于扶貧方針政策好,出臺了一系列幫扶優惠政策,這時需要仔細體會政策精髓,找到自身發展與政策的契機點,找尋到脫貧致富的空間。積極主動地爭取上級優惠政策的傾斜支持,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三是信息扶貧。建立健全好有效信息提供過濾機制,通過縣、鄉、村三級的扶貧干部,把那些有價值的、能夠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信息及時提供給農民群眾。運用好“農信通”,為農村農民群眾提供實用而有效的致富信息,包括一些產業、勞務信息等方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