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經濟訊(記者鄭然)曾經迫切離鄉遠奔的年輕人,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尋一條“好出路”;現在,隨著國家加大對農村精準扶貧優惠政策的力度,越來越多的貧困村開始量身打造特色產業,綜合善用金融扶貧、旅游扶貧、電商扶貧等“組合拳”,脫貧建設“美麗鄉村”。家鄉的新異變化亦吸引著越來越多青壯年返鄉“歸根”,工作、創業尋覓商機。
夏日,清晨六點剛過,灶臺已生起了火,煮沸的水冒著熱氣咕嚕嚕地響著。楊小軍將自己家鄉獨到的空心掛面下到鍋里,打上兩枚雞蛋,稍后出鍋,配上一碟臘肉和兩碟小菜,每天如是。
楊小軍生于長于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豆坪鄉柏楊村。甘肅是全國精準扶貧的主戰場,隴南是甘肅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車窗外的隴南鄉間田地(光明網記者鄭然/攝)
隴南山大溝深、人多地少,貧困面大。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啟動后,隴南九縣區整體納入“秦巴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扶持范圍,農村貧困人口達130.46萬人,占全省837.52萬貧困人口的15.58%,貧困發生率53.21%,居全省第一。
已過而立之年的楊小軍,可謂是這場正在進行中的精準扶貧攻堅戰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曾經的他,如千萬個家境貧困的農村娃,讀書到高中一年級時便終止了。為給家里減輕負擔,小軍走下大山,輾轉酒泉、嘉峪關、蘭州等地打工尋一條掙錢的“好出路”。
十幾年漂泊在外,他對家鄉的思念愈深,想著家人,念著那一口在家每天都吃的空心掛面。
拳法一:金融支撐幫扶“旅游富民”
2015年,楊小軍回鄉看到隨著政府牽頭“美麗鄉村”建設,村子環境變美了,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的人多了,隴西轄區內特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了,給身先試足參與特色旅游產業鏈中的老百姓帶來了增收。
隴南鄉村旅游度假村一角(光明網記者鄭然/攝)
同時,隴南作為甘肅省特貧市,國家和省里都將分別給予大量優惠政策和金融措施幫扶百姓。楊小軍決意抓住當前的政策紅利,回鄉創業。
經隴西市扶貧辦公室處了解,截至目前,通過精準扶貧貸款、“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扶貧互助資金等渠道落實的鄉村旅游貸款已達30多億元;市政府每年應安排不低于1000萬元、各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萬元的旅游發展基金,用于獎補貧困村編制旅游規劃、開展宣傳推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等。一系列的金融支撐幫扶措施讓貧困戶變創業者和投資人,扶貧苦地發掘出自身特色,漸成投資熱土。
楊小軍向記者介紹家鄉手工空心面加工流程(光明網記者鄭然/攝)
在一片優惠紅利下,今年年初,楊小軍采用了“公司+農戶+協會+支部”(即協會與村支部作保,政府出資為40戶貧困戶按一定比例投資入股、三年免息,年底農戶按收益分紅)的模式,籌建了風情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并在花橋村旅游度假區內建茶屋供游客餐飲休憩,開設拉面坊及其展區推廣家鄉空心掛面。
雖然公司剛剛起步,但臨省臨市的許多游客已經在游賞鄉村度假區的同時,記住了楊小軍的筋道空心面。甚至有時工人們還需提前多備些,為臨近預約的顧客安排派送。
拳法二:電商扶貧將土特產帶出深山
楊小軍的家鄉位于山上,氣溫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土壤富含營養物質,由此種植的麥子質量高,石磨磨面柔韌筋道,加之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十二道全手工加工程序,打造出當地獨道的空心掛面。楊小軍希望將自己兒時天天吃的、離家后時時念的特色手工空心面借助鄉村旅游的契機,和電子商務提供的平臺帶出深山,送至全國每一個愛面人的口中。
今年年初,隨著公司的成立、店面的開業,電商平臺也一起應運而生,除網售手工空心面外,當地產的高山土蜂蜜、純天然老樹核桃、椴木香菇、野生干蕨菜、純天然黨參等各類土特產品在網上也是銷得紅紅火火。
拳法三:精準培訓壯大網商隊伍
學員學習運用電商平臺(光明網記者鄭然/攝)
為能夠跟上網絡時代的商務需求,楊小軍在日常空閑時間多次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培訓課程,接受了農業實用技術、網貨生產加工及網絡宣傳營銷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通過在培訓班上課,楊小軍認識了越來越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購銷和販運商、專業大戶、返鄉青年、“兩后生”等,大家相互交流,切磋心得,網商隊伍不斷壯大。
??????
吃過面,楊小軍收拾妥當后在七點起身出門,準備開車趕往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他覺得,這有奔頭兒的日子過得真帶勁兒。
楊小軍迅速地打開車門坐了進去,發動油門,徑直向公司駛去。
清晨山間的風還打著旋兒,陽光已經明晃晃地灑了下來。
?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