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歷程·建黨95周年”系列評論⑤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羅建華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全黨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透析字里行間,蘊含著高度的自醒自警,既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從未忘卻、永不懈怠的責任擔當,也是對全黨8800多萬黨員的提醒和告誡,要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1949年3月23日上午,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從常理上說,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理當為之自豪。
但成績屬于過去,考驗始終相隨、從未遠去。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薄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反觀現實,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目標,也更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個歷史目標。但應該看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顯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非輕而易舉就會來到,更不會一蹴而就就能實現,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是其應有之義。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告誡全黨,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唯此才能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今天我們紀念建黨95周年,于全黨而言,就是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永恒不變的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擔當,團結和帶領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向前進,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