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南京理工大學又“看海”了!這兩天,我們的朋友圈里沒少被南理工刷屏。然而就在昨天,一組與眾不同的“雨后南理工”照片獲得了別樣的“存在感”。暴雨過后,南理工藝文館周邊一片汪洋。一位拍攝者卻意外發現,水面竟然產生了鏡面效果,倒映出兩旁的梧桐樹顯得格外奇幻。
暴雨刷出學校顏值“新標準”
網友:船和人都不缺,就差李安和老虎了
“沒想到,南理工居然能這么美!”昨天,這組頗具奇幻色彩的照片當仁不讓地在微博微信刷了屏。被調侃了好幾天的南理工“海景圖”居然成了學校的顏值新標準,不少南理工校友都忍俊不禁,“縱使看海了,母校依然美不勝收。”
照片拍攝于南理工藝文館周邊。由于地勢較低,藝文館附近變出“海景效果”,主干道兩旁的梧桐樹也全部淹水。意外的是,平靜的水面倒映出主干道兩旁梧桐樹的影子,配上綠色濾鏡效果后,竟然有了奇幻色彩。于是便誕生了南理工獨有的“奇幻森林”。
“這是霍格沃茲魔法學院啊!”網友“愛喝百歲山的菇涼”轉發了圖片并驚嘆。各種和奇幻搭邊的詞匯噴涌而出。“墨綠墨綠的貓”干脆用了一組比喻句,“南理工淹出了情調,帶著后現代魔幻主義色彩,指環王拍攝現場的即視感,成了愛麗絲夢游般的仙境。”也有人戲言,“奇幻漂流嗎?人和船都不缺,就等李安和老虎了!”
為啥南理工年年“看海”?
學校回應:聽我講一個“友誼河”的故事
每年的梅雨時節,南理工總是自動“上頭條”。為什么年年都要“看海”呢?南京理工大學通過學校官方微信做出了回應:當我們懷著戲謔的眼光來南理工“看海”時,不應忘記,這是南理工幾萬師生為了紫金山周邊幾十萬南京市民的安全做出的又一次犧牲!
“犧牲”一說,源自南理工旁邊的一條“友誼河”,這是紫金山的一條泄洪渠。1971年夏天南京暴雨如注,紫金山水傾瀉而下,校內校外頓成澤國,周邊的師生居民備受困擾。于是,校方與紫金山公社商定共同開挖排水渠道。1976年2月9日到3月3日,南理工全校總動員,寒冬清晨天還沒亮就上工地,每天平均1700多人參加勞動,歷時一個月工程才告結束。為了體現校地友誼,這條河被命名為“友誼河”。
然而,友誼河并沒有根本解決排水問題。因為整個附近地區排水能力不佳。當大量洪水從紫金山上涌入友誼河中,這條窄窄的河道怎能肩負整個區域排水的重任?南理工校方在官方微信中坦陳:“雖然學校做了很多努力,也于2015年對學生一小區排水管網進行了整修,但南京市將友誼河作為紫金山雨季泄洪通道的安排未作變化。當秦淮河水位漲高時,友誼河的洪水無法外排,就倒灌到學生一小區來。用一個小區承接一座山的雨水,任它多好的排水系統,也招架不住啊!”
食堂用橡皮艇給學生送午餐
他們每年“看海”都“苦中作樂”
每年的梅雨季節,都是南理工學生一小區居民的游泳表演賽和吐槽大會。游泳、劃船……學生們“苦中作樂”,“海景”也成了南理工小鮮肉們頗為期待的“校園一景”。記者從南京理工大學了解到,學校的“海景區”其實只是學生一小區及其周邊。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南理工校園,包括新生宿舍受雨勢的影響都不大。學生一小區是整個南理工校園地勢最低的地方。梅雨來時,學校早有準備,有條不紊的協調各部門疏散學生,校園抗洪。
慶幸的是,今年的“海景時節”,南理工的絕大部分學生已經放暑假回家。對于留校學生,南理工校園管理與保衛處一早出動皮劃艇,將被水困住的學生逐一護送到安全地帶。學校后勤集團飲食服務公司還給留在宿舍的同學們準備了720份午餐,劃著船送進了學生宿舍,逐一送到同學手中。
?
?
相關鏈接:
暴雨無常,防災不該重復“昨天的故事”
武漢江夏遭遇強暴雨 院墻垮塌導致8名員工遇難
安徽發暴雨紅色預警 未來3小時局地降水達150毫米
中國南方大面積暴雨 多趟旅客列車停運
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發布 抗洪救災能力遠超18年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